01
早上出門,聽到鄰居家傳來一陣劈裡啪啦摔盤子的聲音,好像在吵架。
只聽女主扯著嗓門喊:“還不趕緊的!”
隨後是男主罵罵咧咧跟孩子低聲啜泣的聲音……
頓感樓道間有一股“硝煙”在瀰漫。
這種畫面,相信有孩子上學的家庭並不陌生。
因孩子磨蹭,家長催促,引起的升級版家庭大戰;
由催促孩子變成了夫妻兩人吹鬍子瞪眼,相互指責。
為人父母的,都能感受到,現代的父母實在太急了,
急著趕時間、急著做事情、急著……
著急的同時,還不忘催促孩子跟上自己的節奏,
最後是孩子不快樂,父母也很受挫。
我依稀記得,有記者採訪過一個8歲的男孩,
他說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有一個週末,媽媽爸爸不用催促我。
有資料調查顯示:三分之一孩子做夢夢到過父母催促自己,很有壓力。
其實作為父母,我們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到孩子的盡力,
理解孩子的不容易,而不應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就像《聖經》裡說的:
世間萬物皆有定時,播種有時,
成長有時,花開有時,凋零有時。
孩子的成長也是如此,在哪個年齡段就做哪個年齡段的事情,
不斷催促只會讓孩子的成長徒增壓力和煩惱。
02
在真人秀欄目《媽媽是超人》中,
演員胡可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得到了網友一致好評,圈粉無數。
有一個情節對我觸動很深,
胡可帶弟弟小魚兒去醫院體檢,讓安吉在幼兒園等媽媽來接。
安吉足足等了90分鐘。
在這九十分鐘的時間裡,他沒有著急、生氣和埋怨,
也沒有讓工作人員打電話催促媽媽早點過來接自己,
只是在接通媽媽電話時電話時,忍不住大哭了一下。
後來媽媽來了,他還畫了一張蝸牛作為禮物送給媽媽。
胡可問他:“是不是覺得媽媽來得太慢了,媽媽下次早點接你……”
安吉快樂而淡定地回答:沒有。
大家都說,胡可在對孩子日常的教育中,
肯定沒有過多的催促和埋怨,
否則,媽媽不在身邊這麼久,孩子不會表現的這樣從容。
胡可說:
“平時對待孩子的態度基本是平和的,
作為父母,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儘管自己家兩個寶貝兒子淘氣起來讓人頭疼,但我很少去催促責怪他們。”
通過微博,胡可跟網友分享育兒心得稱:
當我們用成年人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孩子的行為,
我們得出的自然是成年人的結論,所以一動不如一靜,
當我們真的可以從孩子的視角去看世界,你就會很好的解讀孩子的各種行為。
曾有相關部門,通過對1300名學生進行調查,
讓孩子們說出最厭惡父母身上的6種行為,孩子們的回答分別是:
1、 以愛的名義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孩子身上。
2、 經常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刺激自己。
3、 父母的催促跟嘮叨讓自己不勝煩惱。
4、 永遠將孩子看成是不懂事的,什麼都要管。
5 、將子女作為攀比工具拿出去炫耀。
6、明明自己不懂,還老是喜歡拿大道理教育別人。
由此可見,催促、嘮叨,
已讓很多父母不知不覺中成了孩子心中討厭的人。
因為,在我們催促的語言中,
充滿了家長作為成人的自以為是,
教條主義、甚至充滿了壓迫、威脅和打擊。
在調查中,有孩子說,父母越催,自己越慢,
做事情越沒有動力,本來能做好的事情也做不好了。
作家黑幼龍在《慢養》中說:
將一顆種子埋進花園裡,提
供豐沃的土壤、溫暖的陽光和充足的水分,
讓這顆種子慢慢長成它真正的樣子,
這個過程需要時間,也需要耐性,
不要急著看到成果,一切慢慢來,
不是大人的催促,
就能讓孩子做好一切的。
03
想起上週一早上,送六歲的女兒上學,她穿鞋穿了很久,
眼看時間臨近,我忍不住催促:“快點快點……”
結果越催她越忙亂。
當我忍不住要怒吼時,忽然看到了女兒驚恐的眼神,
憋屈的小臉上掛著麻木無助與絕望……
我的心一下軟了,因為想到她之前曾說,
每次聽到我催促,就害怕,怕媽媽不高興,
甚至晚上做夢,怕媽媽不再愛她了。
後來,女兒跟我說了磨蹭的原因:
因為剛買的鞋上有幾個小珠子很好玩,
她被吸引,就玩了一會,耽誤了穿鞋的時間。
知道原因後,我慶幸當時控制住了壞情緒。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他們的小腦瓜裡裝著很多可愛的小心思,
並經常會因一件小事物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從而忽略了大人的指令,
但這些,在大人眼裡就是故意磨蹭、不聽話……
你的不斷催促,會打破他(她)當時的小世界,
他們或是因為害怕大人發脾氣,
而精神緊張,大腦思維混亂,從而導致手忙腳亂,
越催越慢,或是聽了你的催促,胡亂做完事情,
來應付大人因催促生氣而爆發的壞情緒。
所以,大人的催促對孩子來說沒有任何意義,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日本教養雜誌《AERA with Kids》
曾經做過一個相關調查,結果顯示:
有高達80%的父母每天多次對孩子催促“快一點”,
頻繁催促的頻率集中在早上出門時、
晚上孩子寫作業時、收拾玩具時、洗澡時、睡覺時……
經常性的催促,除了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害怕外,
還會讓孩子產生焦慮、注意力不集中、對事物失去動力、
破壞親子感情,對抗心理、逆反心理、責任心減弱、
挫敗感、自信心不足、沒有判斷力等不良影響。
幼兒心理學研究者曾提出:
受年齡、心理生理等因素影響,孩子對有些事物的能力有限,
尤其是新的事物或技能,需要不斷練習。
誰也不是天生就會自己拿勺子吃飯,
只有在自己的節奏裡,孩子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
04
父母要想改變催促孩子的行為,就要了解到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原因。
90%以上的父母都誤解了孩子的磨蹭,
其實這種“磨蹭”是孩子自身節奏的表現。
兒科醫生和科學家已發現,孩子有自己的生理節律反應:
1—2歲的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只活在當下。
2—2.5歲,孩子對時間稍稍有了一點概念,了解了“先後”。
2.5—3歲,孩子的時間觀念飛速發展分得清“過去”、“現在”、和“未來”。
4歲的孩子能描述在幼兒園做了些什麼,
卻不能描述具體時間乾了什麼事情,5歲的孩子才可以做到。
6歲的孩子喜歡聽過去的故事,不過,
類似於半小時、20分鐘之內的時間到底有多長,他們沒有概念。
7歲的孩子,可以分清時間概念了,可是卻是成長磨蹭的高峰,
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其實並沒有接受特定時間做特定事情的節奏。
也就是說,7歲前孩子的磨蹭是有其可推的生理因素,是不可避免的。
而7歲以上到小學階段,家長的這種行為也會讓孩子的身體跟心思無法到位,
對孩子的自信心、判斷力、時間觀念等一系列成長中的重要因素造成影響,
這些影響會也延伸到孩子以後的人生歷程。
美國兒科權威醫學博士斯波克說:
孩子是通過觀察她們的父母
來學習尊重、愛和得體的行為的。
所以我們才說,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是孩子的榜樣,而不斷地催促實際上
是不尊重孩子的生理跟心理髮展規律,
用成人的思維教育去孩子,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
對孩子是一種不尊重,也是一種越界。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了解:
1)不管生理還是心理上,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
我們應尊重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而不是用成人的思維去要求他們。
2)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試著把催促換成鼓勵,用愛去引導孩子,
從內心尊重孩子,並給孩子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中成長。
3)平時多觀察了解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
不以自己的主觀意識作評判,避免傷了孩子的心,還氣到自己。
C-WBPE家庭教育課程創始人余澤彬說過這樣一段話:
你想要讓孩子成長得更快,首先得讓孩子體驗得更多,
因為一個沒有經歷的人,一定也是一個沒有成長的人。
磨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階段,
不止是你的孩子磨蹭,大家的孩子都在磨蹭。
重要的是,磨蹭的孩子在慢慢適應世界的的過程中,
能很好地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
而你想讓孩子改變拖拉磨蹭,首先得給他時間和機會,讓他去嘗試。
一個只靠催促的家長,只會毀掉孩子的未來。
做什麼事都心急火燎的孩子,很難靜下心來發展自己的興趣;
而慢吞吞的孩子,反倒能夠自得其樂,享受當下。
不用為孩子的磨蹭而焦慮,不要做孩子童心與好奇心的“殺手,”
請讓我們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做一個不催促的家長。
往下看更多精彩內容:孩子寫作業磨蹭、不認真,催促打罵沒用,這樣做最有效
開學了,我家孩子沒有一天讓我省心過。放學回到家,不是看電視就是打游戲,讓他寫作業磨蹭半天,一會兒玩手機,一會兒打瞌睡,1個小時的作業非要做3個多小時,弄到晚上11點多,第二天還不想起,這可咋辦啊?
後來,我發現不止我一個人遇見這樣的情況,網上也有很多媽媽跟我一樣,比如下面的這一位媽媽。
求助
家長運用我是一個急性子,孩子上小學,作業磨蹭、不認真、一錯再錯……各種惱火把我急得內分泌不調,然後下定決心,要讓自己慢下下來。
但每每遇到問題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狂暴,每次狂風暴雨孩子後,看到娃娃稚嫩臉上無辜和渴望理解的眼神,我就不禁自責,想想自己歇斯底裡的狂躁,真的很恐怖,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有狂躁症。
我渴望靜下來,讓自己慢,再慢,再慢,給孩子足夠的理解和寬容,我想做一個娃娃願意親近的媽媽,我想成為娃娃快樂和不快樂的傾訴對象,但是真的好難,求有經驗的爸爸媽媽指教。
引來很多媽媽的評論支招。
@強媽:哎,我也是,不停的在爆發和自我反省中度過。
@莉莉:我也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天天河東獅吼。
@瓜媽:默念三遍 ,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隨他爸隨他爸隨他爸。
@風蕭兮:降低要求,不要和別人比。
@鎏白:有一點進步,就使勁誇,同時誇誇自己。
看來大家情況都差不多,我們都想要當個溫柔善良的媽媽,結果一會兒親媽,一會兒後媽的模式搞的我們幾乎精神分裂,孩子也戰戰兢兢的。
01
其實回想當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寫作業也會磨蹭、不認真,也會在相同的問題上不停犯錯。
①拖拉磨蹭沒個點
寫作業磨磨蹭蹭,一個小時的作業能寫到四、五個小時,一會兒上個廁所、一會兒吃個水果、跑上跑下.....作業完成基本上都耗到後半夜。
②三心二意、邊學邊玩
每天回家嘴上說著我做作業去了,但到了房間不是在發呆、就是打瞌睡,東摸摸西摸摸、磨洋工.....父母來了,就假裝自己在寫作業。
③各種被罵被嘮叨
總會因為類似的題目出錯被父母說一大籮筐,“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題目總會出錯?”、“你有沒有用心做啊?”、“你怎麼這麼笨?”……
02
想想我們那時候,也就能理解孩子為什麼會磨蹭、不認真、一錯再錯。
①不喜歡
我們對於不喜歡的事情大多會逃避,孩子天性愛玩,寫作業其實限制了孩子玩,對於不愛的事情當然不願意去做。如果你讓他看電視、打游戲,他比誰都樂意。
但是面對不喜歡但又必須做的寫作業,孩子從心底抗拒,自然會磨蹭、不認真,繼而一錯再錯。
②難度大
不得不承認,現在孩子的作業要求高,難度大,一些題我們大人都不會做,更不要說小孩子了。
遇到不會的題,又沒有人可以求助,只能聽之任之,消極對待。
③父母不停打罵
有些父母不懂教育,遇到孩子磨蹭、不認真、一錯再錯,不想深入孩子磨蹭、偷懶原因,只會打罵,對孩子進行高壓管理。
這樣做孩子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你越讓學他越不學,跟父母對著干。
對待孩子我們應該給予更大的理解和忍耐,下面的故事希望對大家能有啟發。
牽一隻蝸牛
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
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
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
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鬆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
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
原來夜裡的微風這麼溫柔。
慢著!
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
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
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
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
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
然而,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
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
家長又何妨放慢腳步,
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
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
傾聽孩子內心聲音在俗世的回響,
給自己留一點時間,
從沒完沒了的生活裡探出頭,
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孩子是我們在這世上看過的最可愛的人。
03
知道了孩子磨蹭、不認真、一錯再錯的原因了,我這裡有幾個行之有效的建議,希望對大家有用。
①引導孩子愛上寫作業
針對孩子不愛寫作業,我們要循序漸進的讓孩子解決簡單作業問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主動學習的意識。
對於有一定難度的作業,以獎勵方式允諾孩子如果會做,可以帶他去玩或者滿足一個願望。
②幫助孩子克服困難
面對作業太難,超過孩子的能力范圍,我們要多陪伴,鼓勵孩子克服困難。
對於我們能解決的問題,告訴孩子怎麼解決;對於我們也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找解決方法,或者直接向老師、朋友請教。
③不要再打罵了
打罵是沒有意義的,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我們應該多問孩子為什麼,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要不然下次遇到問題,他也不會找你。
如果控制不住打罵,可以讓自己先離開或吃糖,等冷靜了再溝通。
④建立時間觀念
孩子對於時間概念還是比較模糊的,我們可以採用限時鼓勵法來幫助孩子克服寫作業不認真、愛拖拉的問題。
如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心裡估計一個完成的時間,然後征詢孩子,如“語文40分鐘能做完嗎?如果在規定時間做完,給你貼上一個小星星,當達到5顆小星星的時候,媽媽會獎勵一個你喜歡的東西或帶你到xxx地方去玩。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孩子學習成績提高了,我們也會越來越輕松,親子關系也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