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因為地球表面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為了讓兒子劉啟得到地下城的居住資格,

吳京扮演的爸爸劉培強申請了去空間站工作,換來了兩張門票。

考慮到4歲的劉啟還小,需要人照顧,

劉培強忍痛放棄了重病的妻子,把兩張門票留給了岳父和劉啟。

走之前,劉培強陪著兒子在海邊玩耍,用望眼鏡看星星,

告訴他,"等你真的看到木星,爸爸就回來了!"

十七年後,在他即將退役的那一天,流浪的地球卻發生了危機。

他決定拼盡自己的一己之力救孩子,度過了重重危機,

卻只能通過自己的犧牲為兒子也為地球點燃生存的希望。

可令人遺憾的是,在這十七年裡,兒子卻一直怨恨著他,

他在唯一的全家福照片上挖去了爸爸的臉,

甚至在即將團聚的那一天,為了躲避父親,帶著妹妹離家出走。

這是因為,兒子認為是父親的放棄害死了媽媽,所以一直對他心存怨恨。

毋庸置疑,劉培強是愛兒子的,正是因為愛到深處,才會讓他忍痛放棄病重的妻子。

可是,他的愛因為沒有正確地表達,沒有開誠佈公地解釋,

所以,他被自己的兒子貼上了無情、冷酷、殘忍的標籤。

假若他誠實地將自己的痛苦、失落等等情緒解釋給兒子聽,

讓劉啟了解他的無可奈何,相信他們父子之間的關係不至於此。

著名教育專家成墨初老師曾經說過:

"成功的家庭教育,首先源於良好的親子溝通,

而失敗的家庭教育,一定是溝通出了問題。"

多少親子關係,就是毀在相互的不溝通上。

正確表達愛,是有效溝通的前提

許多亞洲父母的情感表達方式比較含蓄,不習慣直接表示。

很少聽到我們的父母對孩子說一句"我愛你"或"我喜歡你"之類的話,

其實,如果我們不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很有可能會使孩子誤以為我們並不愛他。

要向孩子表達愛的最好方式是把自己變成孩子,而不是居高臨下擺出家長作風。

早晨,溫和地和孩子說上幾句話,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表現出愉快和充滿愛意。

千萬不要以批評作為一天的開始,如說出"你怎麼那麼慢,馬上就要遲到了。"

"能不能好好檢查一下自己的書包,總是那麼丟三落四。"之類的話,

早上我們對孩子說的話,會決定孩子一天的情緒。

晚上,花些時間專心地和孩子相處,跟孩子聊聊天。

"你今天看起來心情不錯。"

"能和媽媽說說,你無精打採的原因嗎?"

類似的問話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了解他、關心他、願意給他幫助。

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中說,雖然心中有愛,

但是愛,凍結在經年累月的沉默裡,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

父母的愛不應該沉默,

當你想為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請一定告訴孩子你的想法,

跟孩子及時溝通,這樣孩子會更樂意接受,也更能感受父母的愛。

親吻剛放學回來的孩子,或者擁抱遭受委屈的孩子,這些都是愛的表達。

有些父母可能覺得這麼做沒有必要,

或者出於彆扭心理不好意思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情。

"愛"是一個最簡單有時卻又是最難說出口的字,

但一旦你說出來,就會發現,它具有無比巨大的力量。

我們應該明白,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只是需要食物營養,

還需要精神營養,需要愛撫、關懷、尊重、體貼等。

父母的擁抱、撫摸、親吻和愛的話語對孩子健康成長非常有意義。

學會傾聽,是有效溝通的應有的態度

親子溝通中,我們做父母的最應該注意的就是:少說多聽。

有一位母親,有一天得了喉炎,嗓子啞了。

兒子放學回來後說:"媽媽,老師批評我了。"

接著就抱怨老師怎麼怎麼不對。

當時,這位母親特別想批評兒子:你錯了,老師是對的。

可是因為嗓子啞,說不出話,就只好瞪著眼睛,看著兒子說。

等兒子終於說完了以後,突然兒子又說了一句:"媽媽,我謝謝您。"

她當時一愣,不知兒子是什麼意思。

兒子又說:"謝謝您,今天聽我說了這麼多話。"

第二天,兒子又對媽媽說:

"媽媽,你昨天雖然什麼都沒說,但是我已經明白了,我錯怪了老師。"

這就是傾聽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評論,孩子在說的過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教育學博士邁克•貝克特爾在著作《高難度對話》中有這麼一句話:

當我們假定對方有問題時,就等於切斷了溝通過程。

傾聽是一種平等而開放的交流,

當孩子向我們訴說時,別急著打斷,別急著責備,

認真聽他說完,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因為,我們傾聽孩子,那是一種享受,更是對他們愛的具體表現。

包容與接納,是有效溝通的重要基礎

教育思想家斯賓塞說:

"聰明的父母總是善於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

因為,一個對孩子心理一無所知的父母,

是無法對孩子貫徹自己的教育理念的,孩子有意見得不到及時交流。

主要責任在於父母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或掌握不好溝通的火候,

甚至有的父母認為對孩子嘮叨一頓就是溝通,結果自然是適得其反。“

曾在網路上看過一個故事:

一名女學生,父親是位計程車司機,脾氣暴躁,對她總是嚴苛地挑剔。

由於她的成績並不是特別理想,所以,對於她,父親總是不滿意,

在她的印象中,父親對她除了指責就是謾罵,她甚至想不起父親有沒有對她笑過。

後來,這個女學生開始變得自卑、多疑,老是感覺人家在背後議論她,

學習也靜不下來,無法做到專心聽老師講課。

她從來沒有和任何同學說過心裡話,常常有非常煩悶的感覺,做事情也沒有熱情,

總覺得做什麼事情都沒有意思,甚至有時候覺得自己還不如死了的好。

女學生之所以會有這麼嚴重的心理問題,正是父親和她之間的溝通出了問題。

父母百分之百地接受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人無完人",尤其是處在成長過程中的孩子,必然會犯各種大大小小的錯誤,

這就需要父母以一顆寬厚包容的心去理解和接納。

《聖經•哥林多前書》中有一段話,是對愛的最好詮釋:

"凡事包含,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良好的親子關係,源於良好的親子溝通!

愛孩子,就要及時表達出來,

同時,多與孩子進行愛的互動,愛才能流動起來!

來源來自toutiao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