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統是人體一個重要的防禦、偵測系統,當免疫系統失靈時,身體健康就會亮起紅燈,大病小並找上門,因此很多資訊都會告訴我們該如何增強免疫力,加強身體的防禦能力。

不過免疫力也不是越高越好,這麼來說好了,免疫系統就像是身體裡的軍隊,有些抵禦外來了細菌病毒,有些則監督身體裡不正常增生的細胞,還有一群則是負責調控,讓免疫系統不致於失靈而作亂;但免疫力若過強也會讓身體亮紅燈,因為免疫系統會搞內亂自相殘殺進而引發過敏、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

其實有很多病徵都是因為免疫力出了問題所導致,如果你身體經常出現這些狀況,可要特別小心才行!

1、皮蛇

皮蛇又稱「帶狀皰疹」,雖然此病大部分不會致命,但是其後遺症卻可能讓人痛苦不堪,常會有如火燒般的疼痛,而眼睛、耳朵、生殖器等部位都是皮蛇最危險的三個部位,而中老年人、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癌症患者等抵抗力就弱的族群,都需特別注意。

至於要預防皮蛇最佳的方法無非就是透過規律作息、均衡營養及適時補充維他命B群來提高免疫力。

2、過敏

台灣四面環海、濕度高,本來就是過敏的好發地區,而這些年因為空汙、飲食習慣改變等,也讓台灣的過敏者遠遠超過歐美國家,過敏體質雖多和遺傳有關,但免疫力系統失調者也易成為過敏兒。

3、蕁麻疹

蕁麻疹是因過敏反應所致的皮膚疾病,在台灣平均每5人就有1人受蕁麻疹之苦,女性好發率更是男性的2到3倍。急性患者發作原因很多,而發作持續6周,就變為慢性蕁麻疹,與免疫力失調、壓力有關,可用「低水楊酸飲食」控制,許多人誤以為蕁麻疹是免疫系統太差所導致,但其實是因為免疫細胞過度活躍,釋放大量組織胺,引發血管擴張、皮膚紅腫、搔癢等過敏反應。

4、口角炎

上下嘴唇摩擦、病菌感染、營養不良及免疫力失調等,都可能導致口角炎發生,出現脫屑、發紅、潰爛等病徵,坊間盛傳多吃維他命B可治療口角炎,但醫師認為現代人大多營養充足,而多數口角炎患者為摩擦與感染所致,因此補充維他命並無助於治療,但可幫助傷口癒合。

若是因營養攝取不足而導致口角炎的患者,可以多補充含維生素B2的牛奶、瘦肉、胡蘿蔔、香菇、木耳等,以及含維生素C的奇異果、柳丁、檸檬、青椒。

5、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會反覆發作,持續時間甚至長達半年。

睡不好、壓力大、免疫力下降等,都可能誘發;若家中有類似病史,也需提高警覺,而患者因為皮膚敏感,因此建議秋冬時洗澡不要洗太熱、並且多擦乳液保持滋潤;夏天時則可以吹冷氣讓皮膚保持在舒適的狀態。

醫師也建議睡眠要充足、盡量不要有太大的壓力,衣服方面也盡量著舒適柔軟的衣物,讓皮膚保持乾爽不悶熱!

6、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多發性慢性發炎疾病,發病原因至今仍不明確,但多認為是自體免疫系統出問題;也可能與家族遺傳或環境因子有關。症狀多以手部為主,嚴重時會侵犯全身,是健保署認定的重大傷病。

7、慢性發炎

當身體組織受傷感染,免疫系統會自我保護,引起發炎反應。但若免疫系統異常,生成慢性發炎時,很可能是重大警訊。研究顯示,長期慢性發炎會增加罹癌風險,外媒形容是「人體內的祕密殺手」。

8、腸胃相關疾病

腸道不只是消化器官,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腸道功能健全,生理功能正常運作,就不易生病。

日常飲食、保健食品、生活作息、疲勞壓力等,都會影響腸道。

如果腸道不健康,免疫力就會下降,引發其他疾病。

免疫力出問題真的就是小病大病找上門啊,只能說盡量讓自己的飲食均勻、作息正常,且養成運動的習慣,這些都對我們的免疫力有正向的幫助喔!

往下看更多精彩內容:便秘3年…大腸鏡一照驚見上百顆息肉 醫曝「遺傳基因」:100%會癌變!

大腸癌是國人常見的癌症,且每年患病的人數有急速增加的趨勢,甚至得到大腸癌的年紀也逐年下降。

毎年,約有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並超過5千人因為大腸癌而過世,但其實大腸癌是可以提早發現提早治療的疾病,且越早發現康復機率就越高,存活率甚至可以高達90%!

早期的大腸癌並沒有特別的症狀,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而如果出現血便、大便習慣、形狀改變,或是經常的腹瀉及便秘,甚至是體重莫名減輕,那就要小心是不是有大腸癌的症狀。

而大腸癌也與家族基因有密切關係,因此家族史中如果有大腸癌的患者,一定也要特別小心。

38歲的林太太已經便祕且血便三年之久,她原以為是痔瘡,因此一直都不以為意,但因為家族有三人因為大腸癌過世,因此她在家人的勸說下去做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有上百顆息肉,其中4顆已經癌病,確診林太太得了100%會癌變的「家族性大腸瘜肉症」。

收治該病例的台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林北江指出,大腸惡性腫瘤是國人常見癌症,家族史就是高危險因子,「家族性大腸瘜肉症」病因來自第5條染色體基因缺損,屬顯性遺傳,雙親之一有這個基因,下一代罹病機率高達5成,沒有治療藥物,而且100%會變成惡性腫瘤,因此被形容為恐怖遺傳。

林醫師也建議,林太太4歲和8歲的子女應於12到15歲間開始做第一次大腸鏡檢查,如果發現瘜肉,每年都要做規則追蹤檢查,並在20歲左右,瘜肉還沒有癌變前及早進行預防性手術切除大腸,保留肛門,比較能保障未來的生活品質。

最後林太太手術切除全大腸直腸,並做永久的迴腸造瘻口。

林醫師也提醒,有大腸癌家族病史一定要儘早檢查,不要輕忽腸胃不適、排便不順或血便,即便沒有症狀、無家族史,最好在45歲做第一次大腸鏡檢查,才不會延誤治療,具有家族病史或腸胃不適、排便不順及血便症狀的人更應及早就醫,避免延誤治療。

飲食習慣的改變讓大腸癌的發生機率越來越高,因此我們都該正視自己的飲食,記住「病從口入」,如果家族有疾病史,那對於吃進肚的食物更應該要注意且小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