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想要維持機體正常運轉,最離不開的就是「一日三餐」,機體所需的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各種氨基酸,都可從飲食中獲取。但吃進去的食物並不會完全被消化和吸收,剩餘的食物殘渣堆積在直腸內,最後會形成糞便排出體外,當糞便堆積足夠多時便意就會來襲。

正常情況下,成年人每天大便在1-2次左右,一周只要維持3次以上的大便就屬於正常情況。而且,每個人都可養成自己的大便習慣,比如晨起大便就是排便習慣,也是腸道運轉健康的體現。若近期大便習慣不僅改變了,而且自己經常感覺憋不住大便,便意來的波濤洶湧,可能是疾病發出的信號,以下幾個問題需要警惕:

腸易激綜合征。

這是一種青中年人群高發的常見疾病,特別是20~50歲之間的人尤為多見,且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該疾病的最大表現是持續或間歇性發作,以腹痛、腹脹、大便裡急後重、大便形狀改變等多個癥狀為主,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腹瀉、便秘交替出現的反應。


年輕人出現腸易激,往往和精神因素有直接關係,長期保持焦慮、緊張或抑鬱的精神狀態,對腸道蠕動以及神經調節等方面造成影響,從而誘發腸易激反應。除此外腸動力異常、腦腸調控失調以及炎症等,都可造成腸易激病發。

直腸息肉。

它是腸道疾病中高發的一種,指的就是凸起於腸道黏膜表面的贅生物。臨床上的腸道息肉一般為炎症和腺瘤性兩種,發病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特別是男性朋友出現腸道息肉在臨床上尤為多見。發生在直腸內的息肉,以大便形狀改變、腹痛、腹瀉或便血等為最常見表現。隨著病情發展這類癥狀也會越來越明顯,特別是直腸較大的腺瘤,患者不僅會有憋不住大便的感覺,同時還會伴隨肛門下墜感,甚至是肛門脫垂等癥狀出現。

一般情況下,炎性息肉經過治療後可自行消失,但腺瘤性息肉則不相同,其不僅不會消失反而還存在惡變傾向。


直腸癌。

長期憋不住大便,還可能是重大疾病的信號,比如直腸癌就是其中一種。

直腸本身就是儲存糞便的場所,隨著癌腫發展就可不斷侵佔腸腔空間,導致糞便儲存處越來越狹窄,且癌腫還會不斷刺激腸粘膜痙攣和收縮,所以患者早期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大便異常,包括憋不住大便、裡急後重、大便性狀變化等。

而且,隨著直腸癌的發展,走到浸潤階段後還可破壞括約肌,導致肛門肌肉失調甚至是喪失功能,憋不住大便的情況也會越來越嚴重。

以上三種疾病,都會導致患者憋不住大便,不僅大便次數明顯增多了,同時還會伴隨大便形狀改變、甚至是便血等表現,特別是需要警惕息肉和腸癌的出現。如若癥狀持續兩周以上仍然沒有緩解,及時進行腸鏡篩查很有必要。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