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速讀
1
CES2021線上舉辦,未來出行前沿科技一覽
2
蔚來eT7發布,續航1000km,搭載雷射雷達
3
NHTSA公布特斯拉車輛「失控」調查結果
4
智己汽車兩款新車亮相,續航破1000km
5
廣汽埃安預告石墨烯電池,8分鐘充滿至80%
6
百度牽手吉利,進軍整車製造業務
CES2021線上舉辦,未來出行前沿科技一覽
事件回顧:在疫情影響依舊嚴峻的當下,一年一度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CES電子消費展並沒有完全取消,轉而選擇在線上舉辦。除了科技企業和汽車零部件企業,越愛越熱衷於CES的整車巨頭同樣沒有缺席2021CES,包括奔馳、寶馬、通用等品牌紛紛帶來了自己的最新科技,以車載作業系統、純電動/自動駕駛概念車、飛行汽車等最為亮眼。
詳情解碼:
隨著汽車智能化的不斷推進,原本以消費電子產品及技術為主導的CES電子消費展逐漸成為了汽車品牌及供應商的新寵。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選擇在這裡而非車展先首發其在未來出行中與消費電子相關聯的前沿科技。
![](/ups/1530/images/20210116/600231ea39e18.jpg)
![](/ups/1530/images/20210116/600231ec4d7b2.jpg)
2021CES上,寶馬帶來了其最新的寶馬iDrive 8車機系統,該系統將率先搭載在寶馬全新純電動SUV車型iX上。這套系統不僅優化了功能性,減少了物理按鍵數量,並且首次配備了5G通訊模塊。而奔馳帶來的是MBUX Hyperscreen系統,這套最新的車載系統同樣將率先搭載在其純電動車型EQS上。該系統不僅配備了更大尺寸、不規則的曲面連屏設計,還採用了OLED自發光技術、8核CPU處理器、24Gb RAM(內存條)、每秒46.4 Gb 的RAM內存帶寬、多個攝像頭以及1個光學傳感器等。
![](/ups/1530/images/20210116/600231ee5f622.jpg)
![](/ups/1530/images/20210116/600231f023f99.jpg)
通用則在展會期間宣布了其電動化轉型戰略,計劃在未來5年間推出多達30款全新純電動車型。在展會期間,通用首次發布了旗下凱迪拉克品牌純電動中大型轎車Celestiq概念車、凱迪拉克Halo無人駕駛概念車及全新純電動皮卡等前瞻性車型,同時還發布了雪佛蘭新一代Bolt的預告圖片及信息,新車將基於通用汽車旗下的BEV2純電動平台打造。
![](/ups/1530/images/20210116/600231f22ff88.jpg)
![](/ups/1530/images/20210116/600231f3aedf4.jpg)
有趣的是,通用和FCA(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分別帶來了一款前瞻未來出行的飛行器,通用旗下的凱迪拉克VOTL垂直飛行器計劃開拓空中計程車業務,飛行器內部僅設有單人座位。其具有90kWh的電池組,其速度可達到90km/h。而FCA X Archer Aviation eVOTL飛行汽車,該飛行汽車有著V型尾翼和12個傾轉螺旋槳,配備187kWh電池組,設計飛行距離為97公里,時速可達241km/h。eVTOL內部設計了5個座椅,包括一名駕駛員和4名乘客,FCA以此對解決未來交通擁堵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
![](/ups/1530/images/20210116/600231f59f326.jpg)
![](/ups/1530/images/20210116/600231f7a9666.jpg)
另外,松下公布正在開發完全無鈷的鋰離子電池,鑒於鈷礦產資源的稀缺性和價格高昂切波動較大,松下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將鈷的使用比例從現在的低於5%降至零。此外,松下的汽車部門展示了關於未來汽車的五項前瞻性技術,其中包括全新的增強現實平視顯示系統(HUD)、無線WIFI攝像頭、杜比環繞音響、手機無線充電等。而偉世通則帶來了BMS無線電池管理系統、全數字儀表和多屏顯示模塊 、SmartCore業界首款座艙域控制器、InfoCore座艙娛樂解決方案 、DriveCore增強級L2駕駛輔助安全域控制器五大前瞻性技術。
關於CES2021更多詳細信息,歡迎點擊下圖深入了解:
![](/ups/1530/images/20210116/600231f9ae4fe.jpg)
蔚來eT7發布,續航1000km,搭載雷射雷達
事件回顧:1月9日,蔚來在成都舉辦了2020 NIO day上帶來了旗下最新產品——eT9,一款純電動中大型轎車。新車將會搭載電池容量為150kWh的固態電池,其NEDC續航里程將會超過1000km。同時新車將配備雷射雷達以及800萬像素超高清自動駕駛攝像頭。
詳情解碼:
一台新車首發亮相,整車設計、配置、性能一般會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不過蔚來eT7的出現,大家的關注點卻主要集中在了其電池及自動駕駛方面。
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李斌在發布會現場宣布,蔚來首創150kWh電池包將在明年量產,搭載該電池組的eT7車型可實現超過1000km(NEDC)的續航表現。全新的150kWh電池包為目前全球容量最高的電池包,官方表示該電池採用了無機預鋰化碳矽負極以及納米級包覆超過鎳正級設計,無機預鋰化工藝的矽碳負極,配合納米級包覆工藝的超高鎳正極,在能量密度躍升的同時保證壽命,相較於常規的三元里電池,提升了50%的能量密度,達到360Wh/kg,相較於100kWh NCM811鎳鈷錳電池包提升了50%,在保證電池包體積不變的情況下,依然提升了電池容量。
不過,能量密度還不是該電池組被關注的最大原因,而是官方稱這是一款固態電池。當下動力電池由於電解液的易燃和助燃的特性,即便在各種技術的加持下依然存在相對大的自燃風險,而固態電解質可以有效避免自燃的發生。在官方資料中,我們看到該電池採用原位固化固液電解質,而非完全的固態電解質,業內人士表示這種電池更應該被稱為固液混合電池或者半固態電池,這是固態電池到來前的一個過渡方案,也就是同時使用固態電解質和電解液,但是兩者混合的比例和安全性目前在國際上還沒有定論。
在發布會上蔚來官方宣布,150kWh固態電池組最早將於2022年第四度交付。對此有專業專家提出質疑,國聯汽車動力電池研究院董事長熊柏青說,固態電池不會這麼快商用。「全固態電池現在距商業化還很遠,現在甚至做個演示都還很困難。10年內完全攻克全固態難度挺大,反正至少這5年沒戲了,我們也做這東西。」
除了固態電池,自動駕駛也成為eT7備受關注的一個重點。官方解釋,新車配備的蔚來超感系統搭載多達33個自動駕駛感知傳感器,不僅部署方式獨特,還配有11個800萬像素的高清攝像頭、雷射雷達等核心部件,進而讓整個超感系統具有最佳視野位置+超廣視角+超高解析度+超遠探測距離的能力。
其中,雷射雷達由圖達通Innovusion提供,早在2018年圖達通A輪融資中,蔚來就參與了領投。圖達通的這款雷射雷達擁有120度超廣視角,等效300線的超高解析度,並擁有聚焦功能,可分辨更多細節。同時該雷射雷達採用1550納米雷射而非更接近可見光的900納米波長,無需擔心對人眼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為可以採用更大的功率,其最遠探測距離可達500米。
在強大的感知硬體的背後,是強大的NIO Adam蔚來超算平台,其配備四顆英偉達NVIDIA Drive Orin晶片,算力高達1016TOPS,較特斯拉FSD HW3.0的144TOPS高出7倍多。
關於蔚來eT7更多詳細信息,歡迎點擊下圖深入了解:
![](/ups/1530/images/20210116/600231fbb802a.jpg)
NHTSA公布特斯拉車輛「失控」調查結果
事件回顧:隨著特斯拉的不斷熱銷,關於特斯拉「失控」的報導也頻頻登上新聞,突然加速、剎車失靈、突然失控等怪異現象屢屢被提及。近日,,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發布了針對相關事件的調查結果,並表示關於特斯拉車輛的突然加速事件,「沒有找到足夠的證據證明這些車輛的油門踏板組件、電機控制系統或制動系統存在質量問題」。
詳情解碼: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針對屢屢曝光的特斯拉「突然加速」事件,對2013年至2020年生產的高達66.2萬輛Model S、Model X、Model 3進行了召回。NHTSA表示在詳細的調查後沒有找到足夠的證據證明這些車輛的油門踏板組件、電機控制系統或制動系統存在質量問題,也沒有證據表明設計因素會增加踏板誤用的可能性。
事實上,處於對駕乘人員及行人等的保護,車輛在設計時都必須採用剎車優先系統,即便全油門的狀態下,通過踩下制動踏板仍然必須將車停下。而轉向等與行車安全相關的部件,即便採用了電控系統,也仍然需要備份物理連接的冗餘結構,保證在電控出現意外時車輛仍然能夠控制。包括配備了強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特斯拉也不例外。
這一次NHTSA針對特斯拉「突然加速」等事件的調查中,沒有證據指向車輛本身的設計存在缺陷,反而是發生的相關事件是由於駕駛員在情急之下誤踩加速踏板等問題導致的。當然廠家應該考慮用戶誤操作的可能,並給予更多重視,儘量通過技術手段避免類似的問題出現。而作為駕駛者也應該在駕駛中保持注意力,避免因誤操作引發事故。
隨著自動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情況下車輛可以實現自動行駛,減輕駕駛員的疲勞。不過在真正的完全自動駕駛到來之前,駕駛員作為責任方仍然需要對發生的意外承擔相應責任,在啟用輔助駕駛功能時仍然需保持警惕。
在實現L4級以上的自動駕駛之前,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駕駛員和輔助駕駛/自動駕駛系統混合操作或交替操作的情況,這樣的狀況一方面可能讓駕駛員放鬆警惕,另一方面也存在駕駛員對操作的判斷與記憶與真實情況存在偏差的風險,對L3級以下輔助駕駛/自動駕駛如何劃分責任等的相關法律法規也需要儘快完善。
智己汽車兩款新車亮相,續航破1000km
事件回顧:1月13日,由上汽集團、阿里巴巴和浦東新區三大巨頭聯合推出的高端汽車品牌——智己汽車正式發布了其品牌戰略,一同亮相還有兩款概念車型。官方表示,在2021年上海國際車展智己汽車還會帶來3款產品,首款量產車型也將在2021年第四季度正式銷售。
詳情解碼:
本次發布的晶片包括一款純電動概念轎車及一款純電動概念SUV車型。其中定位為高端純電動轎車的車型前臉為封閉式造型,配以品牌LOGO,車身側面線條流暢,採用了貫穿式腰線設計,增加了車輛的視覺長度。新車採用了燻黑玻璃車頂,該車頂配備高清攝錄設備。車尾來看,新車將採用貫穿式的尾燈設計,智慧燈光系統 DLP + ISC內含260萬像素DLP+5000顆LED ISC組成的智慧燈光系統。
從公布的內飾官圖可以看到,新車中控屏可以進行升降,且車機系統內顯示該車的續航里程可達到874公里。而在發布會上,智己汽車透露新車還將搭載寧德時代的「摻矽補鋰」技術電池,能量密度高達300Wh/kg,最大續航里程超過1000km,並可實現超長的20萬公里零衰減表現。新車裝備11KW大功率無線充電,其充電效率幾乎與傳統充電無差異。一小時可以充10.5度電,按照NEDC工況,相當於70~80公里的續航,可以保證一天的日常通勤。
而智己汽車全新SUV的設計則相對柔和,擁有更多的曲線,看起來更加華麗。新車尾燈造型讓人想起阿斯頓·馬丁DBX,但車尾下方的擴散器造型非常劍走偏鋒。智己汽車官方並未透露新車的其他信息,但可以確定的是,新車將在2022年正式上市。
在智能駕駛方面,智己汽車將搭載英偉達Xavier (30~60 TOPS)、15個高清視覺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以及12個超聲波雷達的融合感知解決方案。並支持英偉達Orin X(500~1000+TOPS)和3個雷射雷達的升級能力。後續雷射雷達進入商業化量產成熟期,智己汽車將具備在量產車型上立即升級雷射雷達系統的能力。
廣汽埃安預告石墨烯電池,8分鐘充滿至80%
事件回顧:1月15日,廣汽埃安官方發布了全新動力電池預告。新電池將採用此前廣汽集團多次透露的石墨烯技術,新電池可支持超級快充,可在 8 分鐘充滿至80%,並可實現1000km的純電續航。
詳情解碼:
根據官方發布的海報信息來看,全新電池組採用了石墨烯技術,超級快充電池可在 8 分鐘充滿至80%,矽負極讓 NEDC 續航可達 1000 公里。新電池經過了電池槍擊測試,以確保電池安全。
據了解,廣汽集團早在2014 年就開始了對石墨烯技術的研發,目前相關石墨烯技術已獲得專利,覆蓋石墨烯製備、超級電容器、快充電池等多個技術領域。受此消息刺激,廣汽集團股票從下午2點直線拉升,A股觸及漲停板,截至收盤,廣汽集團報價12.52元/股,主力凈流入2.19億元。
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結合形成的蜂窩狀晶格結構,是一種被公認為是「神奇的材料」。理論上,引入石墨烯可以增加電池的電導率、縮短充電時間並延長電池的壽命等。不過,石墨烯製備工藝較為複雜,成本較常規的石墨,甚至被廣泛看好的矽負極都要高出很多,且保證石墨烯多批次穩定性的難度更大,如何解決低成本高質量石墨烯製備、石墨烯堵塞鋰離子通道等問題成為石墨烯電池能否落地的重要問題,我們也將繼續予以關注。
百度牽手吉利,進軍整車製造業務
事件回顧:1月11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宣布與百度組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新組建的百度汽車公司將面向乘用車市場。百度汽車公司將著眼於智能汽車的設計研發、生產製造、銷售服務全產業鏈,傳承百度的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科技基因,利用Apollo的自動駕駛能力,發揮在汽車智能化領域8年的經驗。百度汽車公司獨立於母公司體系,保持自主運營;同時百度將人工智慧、Apollo自動駕駛、小度車載、百度地圖等核心技術全面賦能汽車公司,支持其成長。
詳情解碼: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失意已久的百度,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如今熱火朝天的智電汽車成為它的杯中之物。百度造車項目的實力結合了百度Apollo生態+吉利30多年整車製造經驗。
關於百度牽手吉利造車更多詳細信息,歡迎點擊下圖深入了解:
![](/ups/1530/images/20210116/600231fdd035d.jpg)
近年來,百度已搭建出車聯網服務、Apollo無人駕駛平台、智慧交通以及車路協同(V2X)三大汽車出行版圖,成為在智能汽車領域布局最廣泛、最積極的網際網路巨頭之一。而吉利研發出了純電動架構--浩瀚SEA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同時吉利也大舉涉足新能源科技、車聯網、智能駕駛、人機互動、共享出行、車載晶片、低軌衛星等技術領域。
其實早在2019年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與吉利就曾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合作範圍包括智能網聯、智能駕駛、智能家居、電子商務等出行領域。宣布自2019年9月上市的博越PRO開始,吉利全面搭載融合小度車載交互系統的GKUI19系統。本次雙方成立合資公司造車,進一步加深了雙方的戰略合作。
近來,車企+網際網路公司的造車模式越來越常見,蘋果與現代汽車、華為與長安、阿里巴巴與上汽,以及今天的主角——吉利與百度,在汽車產業重構下的大背景下,這樣的跨界合作可以期待資源整合和再配置的積極作用。(文:太平洋汽車網 郭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