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有任何觀賞魚飼養問題,可直接全網搜索養魚老道及關鍵詞,比如:養魚老道、水質白濁,養魚老道、觀賞魚黑斑、腐爛病等。

按理說運轉正常的一缸水,基本上是長期變化不大的,不可能突然間就出現什麼水體毒素超標的問題。

之所以魚缸水質會出現這些變化,一定是因為水體中的各種物質首先發生了變化。

第一個變化,可能是水溫

對於觀賞魚來說,水溫的變化一定會引起水質和觀賞魚的變化。

比如說水溫不恆定、忽高忽低,觀賞魚必定會患病,繼而引起水質惡化。

再比如說,如果水溫長期過高,即使觀賞魚的飼養密度並不是很大,這個時候,水體中的溶氧量一定也是相應減少的。

第二個變化,密度和光照

觀賞魚飼養密度的變化,不但包括了這個魚缸內到底養了多少條魚,也包括了觀賞魚的快速生長性,以及整缸觀賞魚的個體,到底能長到多大?

比如說一些中大型熱帶魚或者錦鯉等,它們的生長速度是極快的。

雖然之前的飼養密度我們看似還算合適,但當它們全部長大了以後,這個密度就會變得超大,從而也會影響到魚缸的水質。

其次就是高溫加上過度的光照,就會導致藻類叢生,如果藻類、綠植過度繁殖,就會和缸內的觀賞魚爭奪氧氣,或者影響到整體水質的酸鹼度,最終導致觀賞魚患病。

第三個變化,一定是食物、投餵量

而第三個變化,一定是我們給觀賞魚投餵的食物種類以及食物的多少。

食物種類的選擇也很重要,特別是帶有湯水、過濾可能無法消除掉的一些食物。

還有就是過多殘渣剩飯的沉澱,以及觀賞魚的糞便沉澱,都對整體水質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如果不能有效濾除或者分解的話,這個水質的腐敗程度會很快的。

第四個變化,魚病、下藥等

觀賞魚有病、壓抑、交叉感染等問題,直接就會敗壞水質。

因為觀賞魚這些脫落的黏膜、排出來的各種不正常的糞便等等,和魚缸內有大量殘渣剩飯、湯水食物的道理是一樣的,對於水質都有很大的破壞。

而且,只要魚病治不好,這個破壞就會永遠存在。

為了治療魚病,我們可能在魚缸內下各種藥物。

而藥物的作用永遠只是治療魚病,根本起到什麼淨水的作用,這完全是兩回事。

沒有聽說過白點淨或者黃粉、亞甲基藍會對水質的清澈度有什麼好處。

況且有些藥物確實可能破壞掉魚缸內的有益菌群,當然這個需要看量,包括了藥量和缸內菌群的數量,但是不管怎麼說,還是對於魚缸水質有一定的破壞性。

所以最好的辦法,依然是把病魚提出來單獨藥浴或者隔離治療。

以上這些因素,都會對魚缸水質起到一定的破壞作用。

而在觀賞魚無病,密度比較合理的情況下,極有可能我們往魚缸內多扔一把食物,就會把整體的水質搞壞。

所以說精準的掌握住觀賞魚的飼養密度和投餵量,或者說有效的調控我們手裡的這把魚飼料,也是保證整體魚缸水質穩定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當然了還有一些因素也會影響到魚缸的水質,比如說底沙、管道雜質、濾棉、濾材雜質等。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