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體對應著自然界中的四季變化,在中醫五行的概念中,秋天屬金,屬燥。秋天的燥熱之氣容易傷肺,所以中醫五臟養生的觀念認為──“秋季養肺”是養生之道。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燥勝則干。”秋天之氣和肺臟相通,肺臟嬌嫩,易受外邪侵害,便會耗損人體津液,導致鼻干、口乾、唇乾、咽干、皮膚乾裂、大便乾結等癥狀。五臟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因此,多食用白色食物有預防、緩解秋燥傷肺的效果。


要注意的是白色食物多偏寒涼,過敏性體質者宜慎選白色溫補、補氣的食物,不宜吃普通白色寒涼食物,應選擇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豆漿;食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例如:百合、杏仁、川貝、人蔘、沙參、西洋參等,不但能緩解秋燥,還可以保養呼吸系統。



白色養肺食物        


白色食物包括白菜、洋菇、甘蔗、白蘿蔔、高麗菜、花椰菜、銀耳等;中藥材則有百合、白芍、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等。




1、銀耳:        


銀耳性平無毒,入肺、胃、腎經,能生津益氣、潤肺養胃、補腦強心、滋陰活血。含銀耳多醣、膠質、蛋白質、膳食纖維、16種胺基酸和維生素B群、鈣、鉀、磷等多種礦物質,適用於便秘、高血壓、肺熱咳嗽、肺燥乾咳、胃腸燥熱、慢性支氣管炎等症,病後、營養不良、產後虛弱、皮膚乾燥者也很適合用銀耳調理。


因為銀耳有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故出血症患者不宜食用;感冒初期口乾者或風寒感冒,例如:感冒怕冷、咳嗽、痰多清稀如水者亦忌食。烹煮時,建議煮久一點,有利於膠質和多醣體溶出。


       




2百合:        


百合性甘微寒,入心、肺經,能潤肺止咳、寧心安神。含有糖、鈣、磷、鐵、澱粉、脂肪、蛋白質、秋水仙鹼、食物纖維、維生素E和C等,有益肺臟,能保養呼吸系統,常用於治療乾咳、慢性咳嗽、痰中帶血等癥狀。因所含的鉀微量元素較高,腎臟功能不佳者須注意攝取。


       




3、梨子:        


梨子含果膠、醣類、膳食纖維、鉀、維生素C和B群等營養成分,能潤肺止咳、消痰降火,是解秋燥的佳品。秋季出現口渴、便秘、乾咳等癥狀,或因內熱導致煩渴、咳喘、痰黃等症時,可以多吃梨子。


梨子性質偏寒,故體質虛寒、寒咳者不宜生吃,須隔水蒸過、煮湯,或和藥材一起清燉;長期腹瀉者亦不宜多吃,避免腹瀉加劇。



白色養生葯膳        


       




1、雪耳燉冰糖:        


能滋陰潤肺、生津止咳,適合秋冬燥咳、咳中帶血、虛熱口瘡、體質虛弱者食用。


材料:銀耳10公克、冰糖適量。


作法:銀耳去蒂洗凈,冷開水浸泡1小時,待發脹後除去雜質。加冷開水和適量冰糖,隔水燉煮2~3小時後即可。


         



2、杏仁燉雪梨:        


杏仁、雪梨能止咳化痰、清熱生津、潤肺平喘,此方適用於秋冬肺燥咳嗽、口乾咽痛、慢性支氣管炎、腸燥便秘患者服用。


材料:杏仁20公克、雪梨1個,蜂蜜和砂糖各20公克。


作法:杏仁、雪梨、蜂蜜、砂糖一同放入碗內,加200c.c.的水,隔水燉煮1小時即成。



3、百合山藥蛋蜜汁:        


百合、山藥能滋陰潤肺、宣肺化痰,適合肺燥咳痰、痰黃綠或濃,以及咽干、聲音嘶啞、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服用,風寒感冒的咳嗽不宜。


材料:百合50公克、山藥50公克、雞蛋1個,蜂蜜和砂糖各10公克。


作法:百合、山藥放入鍋內,加水1,000c.c.煮30分鐘,加入雞蛋、蜂蜜、砂糖即可。



按摩穴道可養肺        


以點壓方式刺激一些與肺經有關的穴道,可增進循環和新陳代謝,有益肺部健康。



1肺俞:        


肺俞穴堪稱肺臟精氣的樞紐,刺激此穴可疏通肺臟里外之氣,保護肺臟。


取穴法:在第三胸椎下凹窩,左右向外各1.5寸處即是本穴。



2肺經:        


按摩肺經可增進其循環和新陳代謝,有益肺部健康。


取穴法:肺經脈的循環,始於鎖骨下的雲門穴,上行至手臂,沿著上臂、前臂、手掌、大拇指的方向下行,越過手腕的脈搏,而止於大拇指的指甲端的少商穴。



3合谷:        


合谷穴能退熱、消炎,治感冒、咳嗽、鼻病、咽喉痛、引產(孕婦禁針)等,緩解秋燥傷肺癥狀,還能解除面、口部的各種問題。


取穴法:拇指、食指併攏,出現一條紋路和一條突起的肌肉,在紋路末端、肌肉突起最高處即是本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