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可以很肯定的說,任何人都想要幸福,因為…誰不想呢?但是如何獲得幸福卻是個有點難搞的問題。所以,本網站(BuzzFeed)採訪了眾多專家,來獲取他們的經驗和竅門。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有些人也許正患有心理疾病,如抑鬱症或焦慮症,這使得他們的情況變得更加複雜。但但願你可以收穫一些有用的建議使生活變得更容易。



1.意識到幸福並不意味著擁有所有你想要的東西,也不意味著任何時候都無憂無慮        


我們不能控制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但我們能夠選擇我們回應的方式。當我們用“為什麼這種事要發生在我身上”的態度去應對,併產生出時受害者心理時,我們就開始受苦。但當我們選擇用一種“這件事發生在我身上是為了讓我學到什麼呢”的心態去應對時,我們會感到被賦予了力量,由此也對我們的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


人們對“幸福”最大的誤解在於我們認為幸福是“外包”的,即身外之事物才會讓我們高興。我們便馬不停蹄的追趕著能讓我們幸福的事物。其實,幸福不是一個恆定不變的狀態。作為人類,我們體驗並經歷著不同情緒。“我們應該一直幸福到底”的期待會讓人產生“宿醉”。我們能做到的就是一直對生活心懷感激。


-Christine Hassler,賦權主義指導者&《對期望的宿醉:克服工作,愛情,和生活上的失望》作者




2.把“應該”從你的字典里砍掉,因為無論你認為什麼是應該的,都可能不會是        


當我們使用“應該”這個詞的時候,它就像一個巨大的,帶有批判性的對自己的詛咒。“我應該多健身”“我應該更快樂”“我應該更感恩”…它導致我們變得內疚和羞愧,耗盡了我們的“幸福”。它會使得我們做出完全與我們所想相反的行為。


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可以將“應該”替換成“我想要”。例如,“我想要減肥,因為我想要活的更有能量,並成為一個榜樣”。這個想法的更具有動力性,因為它是基於我們的熱情和激情,而不是對自我的恐懼和批判。


-Elizabeth Lombardo,臨床心理學博士&《超越完美:粉碎你的內在批判家,創造你鍾愛的生活》




3.記住“你的負面想法並不是現實,它們只是想法”        


不幸的是,許多人總是犯這樣的錯誤:輕信他們內心的負面聲音,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還有質疑這些聲音的權利!當涉及到心理健康時,很多人依然認為自己需要花費若干年時間去重新探索自己的童年或是過去,才能夠改善自己。如今早已不是這樣的情況了。


抓住,挑戰,改變自己的負面想法。


-Simon Rego,博士,紐約·蒙蒂菲奧里醫學中心/Albert Einstein醫學學院心理學培訓主管




4.新的一天從提醒自己生活中的積極事件開始        


可以是很小的一個觀察,如享受美麗的天氣,或是一些更深遠的事情,如注意到自己又離自己的人生目標進了一步(進入了理想的公司工作,交到了很棒的朋友,等等)。我們傾向於抓住消極的東西,所以這是讓你走向積極生活的一小步。


-Jess Allen,臨床社會工作者,接納承諾治療,紐約認知行為治療師




5.任何人都可以從心理諮詢中獲益,所以拿起電話預約吧        


許多人對於選擇去看心理諮詢師的人存在這樣的偏見:“他們一定都是心靈脆弱的人”,“他們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或是“他們肯定都是精神病”。最後一個猜測是最普遍但卻最錯誤的。


人們要對自我有很深的見解和情緒自知力才能意識到自己需要“徵召”一個心理諮詢師,以獲得自己需要的正確幫助。的確,一些來訪者在他們情緒最低谷的時候來到了心理諮詢室。但同時,也有數量相當的人是為了給平常的生活加點料,增強自身心理健康,完善工作和親密關係而來到諮詢室。當來訪者來找我們的時候,他們的問題並沒有大小之分,我們都會全部接受,因為我們的工作是遇見現在的你,而不是別人期望的你。


Gabriela Parra,臨床社會工作者,加州心理諮詢師




6.不要在家裡思考你的工作,反之亦然        


活在此時此刻,這需要你丟棄你的內疚。內疚對任何人都沒有用。當你在工作時,保持注意力,當你在家時,也不要分心。在每個地方都做到自己的最好,這會使你更加理智,讓你更滿意自己的勞動成果。


-Samantha Ettus,工作-生活平衡專家




7.不要再無目的的檢查手機了,找一個特定的時間去做這些事吧        


如果人們翻看手機的次數變少,絕大多數人都會因此變得更快樂(壓力更小)。一項由肯特州立大學的學生進行的研究表明,經常翻看手機的個體會在他們的閑暇時間(在他們想要放鬆的時候)體驗到更多的悲痛。


相比用意念去控制翻看手機的次數,我們可以對電子設備或是工作時間內進行設定,這樣我們被誘惑的次數就變少了。這樣是為了讓我們一天固定的幾次查看郵件、社交網路、信息。用有意代替衝動性的查看。這樣,我們的電子設備才會回歸它們本身僅僅是工具的狀態,而不是像老虎機一樣時刻覬覦著我們的精力和注意力。


-Christine Carter,加州伯克利分校大眾利益科學中心幸福專家&《美妙的地點:如何遭到你工作和在家時的最佳狀態》




8.和朋友保持聯繫        


人們通常會認為當工作、學校、或家庭責任變得繁忙起來,和朋友出去玩耍就變成一種可以省去的奢侈品。我們通常首先將此選項刪除,即使我們還有時間去健身房或是呆坐在電視前漫無目的的消耗時光。實際上,保證和朋友玩耍的時間可以對心理健康帶來巨大的益處,同時幫助你隨時檢查你的焦慮水平。這是一個應對機制,同時也是一個生活必需品,我們不應該在生活變得艱難的時候選擇放棄它——我們反而比平時更需要它。


-Andrea Bonior,臨床心理學博士




9.真正著手去計劃短期的娛樂和長期的目標——主動將生活變成你想要的樣子        


大多數人每天忙忙碌碌,一周也騰不出幾分鐘反思自己或計劃改變。我們都明白自己在註冊了俱樂部以後就再也沒去過,或是想要換工作但卻一直拖延。於是,我們又是原地不動的迎接新的一年。


Greg McKeown在他的書《本質論》中提到,“當我們不主動利用我們的能量和時間時,別人——老闆,同事,客戶,甚至是我們的家人——就會幫我們利用。不久之後,我們就會失去發現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情的能力。”


-Jennifer Taitz,臨床心理學博士




10.用同情和愛來對待自己        


人們通常認為對自己的關愛是自私的表現,所以他們選擇不去做這些其實很必要的事情。自我愛護(self-love),自我關愛(self-care),自我滿足(self-fulfillment),很多的“自我”,因為幸福是由內產生的。自我愛護包括消除負性的自我談話,接受自己的全部。自我關愛包括設置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以保護自己,花時間放鬆、恢復自己的精力。自我滿足就是跟隨你的價值觀生活,並擁有真誠的人際關係。


-Rachel DeAlto,溝通和關係專家




11.別忘了你的生理健康也影響著你的心理健康        


這裡有一些可以產生幸福的生理活動,嘗試一下吧:


-尊重你的生理節奏。在日出時散步,或在日落的幾個小時後入睡。不僅幸福需要7-9個小時的睡眠保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也會使我們的大腦運轉的更好。


-給你的生活加入一些遊戲:一些簡單的方式如在鍛煉的時候嘗試可以讓你開懷大笑的事情,如跳舞,蹦床,或是團體運動項目。


-冥想。冥想很簡單,有時候只需要一個app。


-Jennifer Jones,臨床心理學博士




12.一天之中:做幾次深呼吸並告訴自己一切都很好。最後,你的大腦會接受這些信息。        


也許你的賬單越堆越多但卻不知道怎麼還。也許你的媽媽患了阿爾海默茨病,而應對這件事已經讓你越來越疲憊。你開始思考是否真的還有人支持你鼓勵你。但是這時,你的心在跳動,你在呼吸,你胃中還有食物,頭上還有屋頂。而在這些情況、慾望、和需要的前提下,此時此刻,你還好。當你準備晚飯時時,走進商店時,開車去工作時,讀郵件時,真正的進入此時此刻,然後提醒自己“我現在,還好。”


經過不斷地重複(進入此時此刻的狀態,身體和大腦都冷靜下來),你大腦的神經迴路會發生變化——科學上稱之為神經可塑性——最後它將會變成你的習慣。


-Debbie Hampton,“最好的大腦”創建者&《通過改變大腦來擊敗抑鬱和焦慮》作者




13.有意識的努力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就像管理身體健康一樣        


很多人沒有將管理心理健康當作首要任務。人們經常遺忘,或是以“太麻煩”、“太忙沒時間”為理由推脫。但是,就像身體健康一樣,心理健康是不應該被忽視的。因為沒有了它,我們就什麼都沒有了。


如果非要說獲得幸福和心理健康的關鍵成分,我會說是良好的人際關係和聯繫,健康的身體和心理,有意義有目的的生活,愛他人和自己,以及對未來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