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父母眼裡是最寶貴的,在照顧好孩子衣食住行的同時,


心理方面的建設也是需要特別留意的。


近年來發生的多起兒童死亡的事故,有許多是因為孩子心理方面出了問題。


自尊心也屬於心理健康的一個方面,


其中關於孩子自尊心的保護這方面,確實是家長應該注意的地方。


為了維護孩子的自信心,最好不要有這些做法。


       


一、在公共場合訓斥孩子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


儘管在我們看來,孩子他們年齡小不在乎這些,


可事實恰恰相反,因為心智上還不成熟,


在受到批評時,很容易傷害他們幼小的心靈,


尤其是在多數人的場合,更讓他們沒有安全感,嚴重的話還會留下心理陰影。


去年播出的《爸爸去哪兒》,


蔡國慶老師在許多家長和攝像師拍攝的情況下,訓斥他的兒子,


孩子顯得特別激動,說什麼也聽不進去,反而越哭越厲害。


這也給了我們家長一個教訓,孩子犯了錯,要心平氣和的跟他講,


一味地責怪不但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還會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


       


二、過於強勢的相處方式



“你懂什麼啊!”、“這事都做不好,你有什麼用”


等等之類的話,家長們想想,是否也曾對自己的孩子講過這些話,


說者無意,但孩子聽多了,自然而然也就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


我做不好,我只聽父母的,這些負面暗示,會給孩子造成嚴重傷害。


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和孩子平等相待,不要過分強勢。


       


三、父母自身自尊心的缺乏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的老師,是孩子接觸社會的第一扇門,


父母如果平時就注意自尊心的維護,平時就是自信心滿滿,


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孩子耳濡目染,


自然也會有強大的心理素質,較高的自尊心,


但如果相反的話,孩子也是學習能力很強,看見什麼就學什麼,


他們分不清好壞,所以父母在這方面也要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