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經常聽到一句話“富不過三代

但是,猶太人還真行,教孩子從小賺錢並不是目的,

而是從小培養孩子日後生存、發展的能力,其中涉及的也大有智慧。

本篇文章,看看猶太人教育孩子的日常,你一定會有所感悟..

賺錢,是從小需要培養的品質

我是美國人,在很多人面前會有優越感,除了猶太人。在認識了老馬(Matthew)之後,我就更加懂得,為什麼猶太人經營人生的境界,就是高人一籌。

老馬他爸從小就灌輸他們生意經,頭一次聽我笑了,猶太人真是愛錢愛瘋了。聽完老馬講他自己的童年,我徹底改觀了。

猶太人所謂的教小孩子掙錢,完全不是我們想像中讓小孩 “打個工 ”那麼簡單,粗淺的。他們培養獨立,責任,奮進,還有掙更多的錢的能力 ……

第一筆生意是 7 歲的時候

老馬被他爸逼著找了一份送報的工作,既然都挨家挨戶送報紙了,不如順便推銷車牌保護罩,一般人都不忍心拒絕小孩。他就讓他爸爸幫他去批來車牌保護罩賣,有一次,他向一個男人推銷保護罩,人家不要。

“你有兩輛車,那個牌照已經很舊了,都皺了。”

“那是我老婆的車。”人家一臉不在乎。

“那你為什麼不買一個試試,用幾個月,對比一下,看看牌照能不能用久一點?”

“如果我不能賣出去 4 個,賣至少 1 個也是好的。”那麼小的時候,他就懂這個!熏陶的結果。

10 歲,玩1000米內的貿易

去海灘玩,在海灘的這一頭以低價從窮孩子的手裡買進一本漫畫書,騎自行車到海灘的另一頭賣給有錢的孩子。兩頭的距離也就是1000來米,也能低買高賣。

四個月之後,他被那個有錢的小孩扁了一頓,因為人家發現原來他是搗賣過來的漫畫書,而且中間掙了人家錢。(活該,誰讓他掙認識的人的錢,這種事情我們中國人是干不出來的,呵呵~但是他們猶太小孩卻不以為然,能想辦法掙到錢,他們有一種榮譽感。)

每個星期,他會去街角的商店裡買冰鎮的灌裝軟軟料,然後送去給那些在打橋牌的70歲以上的老太太。那些老太太不但會買,而且會他預定下一周買啥。

到時候,他就給她們送去,以兩倍的價錢賣給她們。這份收入還挺穩定的。也不需要勞工合同。那些老太太還格外喜歡他。

12 歲,去高爾夫球場撿球做球童

12歲,還不能去打工。

他和他的同學就去高爾夫球場做球童,撿球。

其他同學做球童,都是5個小時10美金,

背著個超重的球袋到處跑。

老馬覺得:

太不划算了,

應該尋求更快的掙錢方法。

——從小就是這麼被灌輸。

他發現13號洞在一個很陡很高的山坡上,

沒有人能背著球袋上去,

所以他就放了把椅子在那邊,

那些沒有球童的人來到這個洞的時候,

他就去幫他們把球袋背到山頂,收1美金。

這樣很輕鬆就掙到了他同學2倍的錢。

撿球賣也很掙錢,一般人家都往溝里和灌木叢里找球。

“高爾夫球顯然都在水塘里,球進了水塘沒有人會去撿的 ”

然後他就脫了鞋在水塘里走,踢到一個球了,

就用腳趾頭夾著球撿起來,拿回去洗乾淨,

一般一次能撿個幾百個球回來,洗乾淨,拿去賣。

不過有一個問題,人們不喜歡買舊的球

所以他就把球包裝好

分品牌包裝,pinnacles的,DDHs的,每12個一打包裝好。

這些好的牌子2元錢一個,12個一賣,其他雜牌的,

或者有點舊的,就50美分一個,50個一包,打包賣,

人們很願意買這種便宜的當練習球用。

我第一次聽這些童年往事的時候,只有掉下巴的份,

但這些事情,在猶太家庭的小孩子身上,就是個常態,

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穎的掙錢方法,

每個猶太人的小孩都會很努力地去學習和思考。

你既然可以給孩子買玩具玩,

為什麼不讓他們學習怎麼樣做生意?

同樣可以樂在其中。”

這就是猶太人的邏輯。

自己創造掙零花錢的機會

在美國,孩子的零花錢大都不是白拿的,

一般都是說好,你做多少活,給你多少錢。

但老馬認為,這樣還是太被動了,我們家的方法是:

讓孩子們到院子里去走走,自己去找有啥事情可做的,

然後告訴我們 “我可以做啥,要給我多少錢”這是一個完整的“談判”過程。

他們四處尋找“需求”,然後來和我們談,應該付多少錢,

這樣他們就學會了“提案”和 “ 討價還價”

並且他們得不到固定的零用錢,除非他們自己發掘掙錢的機會。

在美國,是不太可能請阿姨的,我們家的家務,基本都被孩子搶著幹完。

從小培養他們理財的習慣

我們的孩子各有 2 個儲蓄罐,

他們掙的錢一半存入家庭賬戶,

一半存入玩具賬戶,

玩具賬戶的錢,他們可以隨便花。

但是家庭賬戶的錢,每半年去銀行存一次。

銀行賬戶的錢,每年年終都會交給他們的股票經紀人

(他倆7歲和9歲開始每個人都有一個股票經紀人)。

誰說只能大人給孩子講故事?

我們天天晚上給孩子講故事,大多是我講,

我也很珍惜這個時光,但有的時候白天真的很累,

我就會和老馬抱怨。

他就說:

“為什麼,你不和孩子們坐在一起,

交給他們四樣東西,

一件襯衫,一條領帶,

一個娃娃,一個筆記本,

讓他們編故事給你聽?”

那天后,一個星期有4天時間,

我講故事給孩子聽,

其他3天是孩子講故事給我們聽。

這樣可以培養他們的創造力,

獨立思考的能力,

將來他們很自然就不懼怕在眾人面前演講。

很多中國孩子到高中,還是過不了演講的那一半。

其實還是練習得太少了。

但如果希望孩子未來在職場上出人頭地,

這些都是必須的素質。

小孩子,也可以學管理

老馬經常會給孩子講,自己公司里的事情,

這種人就是不稱職的員工,那種人是敬業的員工。

出去吃飯的時候,遇到服務不好,

他也會和孩子講,啥叫糟糕的 CustomerService。

顯然這些都不需要上BusinessManagement,才能學到。

其實我們每天都遇到很多這樣的事情,但是我們沒有利用機會,

教孩子這些,非要等到孩子長大了,再花錢補課?

家長的責任究竟是什麼?

說起中國家長為孩子買婚房的事情,老馬和他的家人,都表示非常的詫異。

最近還聽說,紐約長島大宅七成買家是來自中國的有錢人,其中好多是孩子在美國讀書為孩子買的。老馬一家都覺得,中國父母這樣,對孩子太不負責任了。

授之以漁是家長的責任,而不是授之以魚。

老馬在NYU上學的時候,他媽媽在紐約市中心投資買了一套公寓,當時他就問他媽,能不能讓他住進去。他媽媽說,我租出去是多少多少錢,你住可以,房租一分錢也不能少。事後,他為自己想白住的念頭狠狠地慚愧了一把。

我們的孩子,現在一個12歲,一個14歲,沒有伸手向我們要錢的習慣。除了做家務掙的錢,他們都有自己的生財之道。

在猶太人的法則里,生存能力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賺然能力是生存能力之一,而學習是為了生存能力服務的。

這樣的教育起先在我自己看來,也有點冷酷,但是逼著逼著孩子的能力就被逼出來了。孩子們也從中收穫了同齡人沒有的成就感。他們變得更主動,更努力,也更自信。

猶太人一直以來都被公認為是一個優秀的民族,他們憑著聰明勤勞而在世界的很多地方擁有著出色的成績。無論是在金錢方面還是智慧方面,都是富有的。

猶太人有他們自己的家教秘方!

比如:

●書本是甜的

●知識即智慧

●重視才能

看到猶太人我就會自然的聯想到《狼圖騰》里說的那種狼性,他們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生存能力等等,在游牧民族骨子裡存在的那種狼性,正是我們這個農耕大國,農耕民族所缺乏的。

在學習和背誦能力方面,我們的孩子並不差,中國的孩子甚至可以為了一場雅思、托福考試可以去背字典!

可說到孩子的能力……想像力、創造力,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就被父母,爺爺奶奶扼殺在搖籃里了,適應力、生存能力就更不要提了,什麼事情都要聽話,按照規矩辦事等等。

羊是培養不出狼來的!除非,有一天我們想明白了,為了孩子,願意先改變自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