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鼻塞、流鼻水5種簡易調理法

孩子受涼,鼻塞或流鼻水,常常是因為不良生活習慣或飲食失調,感受外邪而造成,爸媽學會觀察、分辨,在症狀初始就加以調理,孩子就不必受苦了。

春和日麗,陽光明媚,正是帶孩子戶外踏青的好時節,於是約上好友一家一起外出踏青賞花。好友的寶貝兒子,一路圍著我們開心跑跳,也讓我聽到他重重的呼吸聲,看到他不時用袖子擦拭過鼻子的小瞬間。休息的時候,孩子的媽媽問:「孩子常常鼻塞,流清水鼻涕,可是活力十足,食慾依舊良好,這是不是感冒呀?要不要給孩子服藥呢?」

這其實是孩子受涼了。一般來說,現代的爸媽對孩子的照顧都比較「充分」,生怕孩子餓到而拚命添加各種食物和保健食品;生怕孩子冷到而給孩子包得一層又一層。但是,在穿著和飲食方式上卻未真正符合「育兒的科學」。

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在家裡和幼兒園的孩子是光著腳在地板上跑來跑去;在遊樂場,孩子們都是玩得滿頭大汗卻喝著冰冷的飲料;在餐廳裡的家庭聚餐中,孩子也跟著大人們喝著果汁、汽水、甚至含有咖啡因的奶茶;冬天常常是上半身穿得很暖,下半身卻是短褲、短裙、涼鞋;夏天常一整天待在冷氣室,冰品、飲料不離手,甚至冬天聚餐時,孩子也跟著爸媽人手一盒冰品⋯⋯,這些現象,可說是每天都看得到。

當不良的生活習慣成為一種社會風氣的時候,自然就有愈來愈多的孩子處於長期的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當中了;隨著時間的變化,亦會轉變成鼻過敏、慢性鼻炎、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因為工作繁忙,我的女兒在1歲時有上托育中心一段時間,我常常在接孩子的時候,發現很多孩子大多都掛著清水鼻涕。每次老師帶著光著腳的孩子走出來,等我在給孩子穿鞋襪時,摸到孩子的腳都是冰冷的。仔細觀察後發現,孩子們在室內活動時都是光著腳的,老師們強調孩子趾端觸覺的感受,卻忽略了現代的大樓空間下,冷氣開整天,地板大多都是大理石或塑膠的,地面濕涼。

中醫有一句話:「百病由寒起,寒從腳底生。」 足底富含經絡穴位,是陰陽經絡的交匯之處,經絡順著腿部上行至小腹,內達至臟腑。寒濕之氣常會隨著腳底的皮膚而滲透到體內,並順著經絡的循行而進入體內,長期為患就可能會引發尿頻、尿床、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當我要求老師給孩子穿上室內鞋以後,孩子流清水鼻涕的情況就大幅減少,晚上睡覺時「嘶嘶」的鼻塞音也不見了。

中醫對「受涼」的看法

孩子臟腑薄弱,腠理不密,脾胃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加上寒熱不能自調,飲食不能自節,當出現乍寒乍熱、氣候變化,或進食冰冷之品時,較成人易感外邪。在中醫的觀念裡,肺外合於皮毛,開竅於鼻。外邪由口、鼻、皮毛入侵,首先犯肺,寒主收引凝滯,肺氣失宣,氣道不利,首先表現是鼻塞、流鼻涕。

孩子鼻塞,呼吸不暢,有時就會用嘴呼吸,對空氣的濾過性不足,反而會引起更多的呼吸系統的問題,對於小一點的嬰幼兒來講,流出的鼻水不能自己擤出,又會影響喝奶或睡眠,引起孩子的哭鬧。所以,鼻塞、流鼻水問題不大,但卻讓孩子受罪不少。

學習觀察孩子鼻塞的真正原因

排除先天畸形所造成的鼻塞,爸媽還要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是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或真的感冒了。過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流鼻水常常是在睡前、清晨或溫差較大時發生,或有一定的季節性,常伴隨打噴嚏、鼻子癢、眼睛癢等症狀。孩子常揉鼻子,臉上掛著黑眼圈,就要考慮是過敏性鼻炎了。這類孩子也容易合併過敏性皮膚病、過敏性哮喘。

☆感冒

感冒的症狀比較嚴重,孩子常常在第二天就有明顯的倦怠、食欲不振、鼻涕轉黃稠、有咳嗽症狀;若是受涼後未能及時調理,體質較弱的孩子也會轉變成感冒。

☆鼻竇炎

鼻竇炎常是感冒後引起的一種併發症,感冒症狀雖然逐漸減輕,但持續有鼻塞、流黃濁或綠濃的鼻涕、鼻涕倒流,伴有嗅覺減退、額頭悶重等不適感。

中醫簡易居家調理方式

當出現鼻塞、流鼻水時,表示孩子現在身體比較虛弱,可能已經受涼了。只要及時為孩子保暖祛寒,停止食用寒性的食物(如:西瓜、火龍果、香蕉)或冰冷之品,幫孩子做一些簡單的按摩,如:開天門、推坎宮、揉迎香穴等(參照小兒感冒推拿手法),加上以下幾個簡單的處理,孩子的鼻塞、流鼻水症狀很快就會減輕或逐漸消失。

1、薰鼻法

功效:對於中大班的孩子,可選用此法舒緩鼻塞。

材料:帶鬚的蔥白5∼6段,生薑6∼7片。

作法: 將上述材料稍加搗爛放入鍋中,加入沸水兩碗,放在瓦斯爐上滾上1分鐘,倒出來趁熱薰蒸口鼻,每次薰蒸5分鐘,每日可薰2∼3次。

2、外敷法

功效:適合於睡眠中出現鼻塞、呼吸音粗重的孩子。

材料:生薑6∼8片。

作法: 切成薑末,放在乾燥的鍋子裡(不加油)炒熱,以紗布包好,待溫熱度適中時以膠帶貼在孩子的腳心湧泉穴處,外面再套上襪子固定,可以改善孩子睡眠中的鼻塞不適,讓孩子一覺到天亮。

3、按摩法

建議手法有開天門、推坎宮、揉迎香等。當爸媽以溫熱的雙手給孩子輕柔按摩,不僅有助改善鼻塞、鼻過敏,長期操作對幼兒的視力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4、泡腳法

功效:睡前泡腳,不僅改善鼻塞不適,對預防感冒、加強睡眠品質也有幫助。

材料:生薑7∼8片,大蒜6∼7枚,艾葉一小把。

作法:加入水中煮沸20分鐘,再加入涼水調成適合的溫度給孩子泡腳10∼15分鐘。流鼻水較明顯的孩子,可以多泡幾分鐘,待小腳泡到紅紅熱熱的,身體微微流汗,就可以上床睡覺了。

5、飲湯法

功效: 服用紅糖蔥水是一個簡單的做法,可驅寒、排濕氣。

材料:帶鬚的蔥白5∼6段,紅糖適量。

作法: 加水2碗煮成甜甜溫溫的紅糖蔥水,給孩子適量頻服。

註:若孩子畏寒明顯,除鼻塞、流鼻水外,手腳明顯冰冷,也可煮「神仙粥」給孩子頻頻服用,待孩子微微發汗,手腳回溫即可。

6)推拿法

閻醫師小叮嚀

1. 適量補充溫熱的淡鹽水,平衡膳食,確保各種營養充分攝取,可以增強免疫力,避免感冒症狀進一步加重。

2. 在流感期間,盡量不要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空氣不佳的公共場所。保持室內通風,但注意不要讓孩子吹到風;家中若有感冒的人,盡量減少幼兒接觸。家中用白醋與水(一比一)調好,放在瓦斯爐上煮沸薰蒸房間,也可預防流感。

3. 孩子早上打噴嚏、流鼻水,但吃過早飯或活動後又沒事了,應該是孩子睡覺時受涼引起,給孩子穿防踢被、包肚圍即可改善。若是孩子常常下午或晚上鼻塞、流鼻水,可能是白天衣服穿少了,或是玩耍時流汗未及時更換衣服,或是飲食過於寒涼。爸媽多注意觀察,及時增減衣物,出後及時更換,避免寒涼飲食,亦可改善。

4. 常帶孩子鍛鍊身體,瞭解「要想兒常安,常得三分飢和寒」的真正含義,提高孩子對外界變化的適應能力,才能「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5. 中醫的精髓是「治未病」,在病邪發生些許前兆之時,以自然和諧的食療和經絡推拿方法祛除病邪,少服藥、多休息、營養均衡有道。只要爸媽多用心,孩子一定可以更健康。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