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北港武德宮今天下午發起「眾神上凱道」活動,有約百個宮廟參與,宗教學者江燦騰指這些宮廟大都是屬於儒宗神教,都是從社區神壇衍生而來,共同特色是著重在如何企業經營「宗教商品店」,在很多傳統大廟眼中是很「細漢」、「不算咖」,也因此大廟根本對它們的訴求根本不會響應,它們的如意算盤是訴求滅香火,達到民眾對政府的反感,避免宗教法的監督,以達到在政治上「重新」取得發言權。
                           
台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中心教授江燦騰說,台灣的民間信仰,很多神尊是渡過台灣海峽東來,在台灣落地生根,並逐漸產生具有本土風格的民間信仰,成為地方守護神,台灣各地的大廟多屬於此,但有一種是深入在社區形成的鸞堂,也就是俗稱的神壇(扶乩),和民間信仰的神明有關,如關帝聖君、呂祖等,北港武德宮主祀武財神則是後來發展出來的鸞堂系統,但也一些鸞堂已停止扶乩儀式,轉化為一般宮廟,例如台北知名的行天宮。                            
                           江燦騰說,解嚴後,鸞堂開始整合,2000年這些寺廟組織「中國儒教會」,該會發起人則是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這些加入的寺廟也就創立稱為「儒宗神教」,和王金平的關係是「魚幫水,水幫魚」,也因此有一些影響力,但在去年政黨輪替後,王金平也卸下立法院長職務,儒宗神教的影響力也式微。                            
江燦騰說,儒宗神教的特色之一,就是設立商品宗教店,走的都是企業化經營,相較於傳統大廟都有設立財團法人或社團法人組織,它們是不希望受到財務監督,也因此這次發動的抗議活動,原本的如意算盤是訴求滅香火,達到民眾對民進黨政府的反感,但做錯的是以環保減香作為主張,無法引起太大共鳴。                            
                           江燦騰說,減香減燒金紙這些事務,多數大廟從國民黨執政時期就配合推動的事,也因此除了儒宗神教參與,其他廟宇尤其是大廟,對於這次行動「冷眼看待」根本就不意外。他認為環保署長李應元今天只選擇上午到艋舺龍山寺參拜,下午不去凱道是很高明的政治手段,表達還是維護傳統宗教習俗,以及對這些大廟支持的感謝外,也擺明就是不會跟這些神壇妥協,至於未來這些神壇說要遍地開花,他認為也只是「吹口哨壯膽」,「小弟想搶當大哥」還是會踢到鐵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