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極樂 不厭娑婆

「欣極樂」(世界)絕對沒問題,但不要厭娑婆(世界)。「厭娑婆」的「厭」字,不是厭惡,而是告訴我們「不要執著這個世間」;另一方面是說,有福報,但不要執著福報。
  
許多人誤會了厭婆娑的意義。我們在這娑婆世界有很多福報,有什麼好厭惡的呢?
  
當我們來到寺院,都會看到功德箱可以廣種福田、隨喜功德☸。佛教有許多設施,都可讓人修福報,我們這輩子有法緣聽經、接觸佛法,都是前輩子修來的福報。這輩子修,下輩子用得上;這輩子用的,則是上輩子修來的,沒有厭棄的必要。
  
有人天生麗質卻唉聲嘆氣:「我很慚愧,長得這麼漂亮做什麼?」有夫妻感情很好,卻常說:「唉!我們業障深,下輩子會當鴛鴦。」夫妻感情好是福報,長得漂亮是福報,這是前輩子修來的。
  
回過頭來思考「無常」,當我們原本要上館子吃飯,結果看到門外有窮困潦倒的人,這時你願不願意把上館子吃飯的錢省下來,拿去扶貧?或是捐去希望工程、希望小學?
  
而不是消極地說:「造業啊,你吃什麼,將來要還人家。」無常不是這樣解釋的,因果報應也不是這個意義。
  
我們應該了解到無常很美,因為無常,我們才有成佛的可能;因為無常,我們才有往生的可能,所以無常不可怕,有何必怕呢?
  
因為無常,未來會比今天更好,所以「厭娑婆」,應該是解釋成「不執著娑婆」,不是解釋為厭惡。如果詛咒這個娑婆世界,怎麼會是對的呢?
   
換個想法,釋迦牟尼佛會要我們詛咒這個世間嗎?他來這個世間,是來教化眾生成佛的。佛祖只告訴我們,這個世間是虛幻的,不要執著,要我們放下,然後到真實的地方去。
  
所以我們要清楚這個「厭」字,如果解釋成厭惡或厭離的話,是不對的。它不是厭離,是教我們不要執著這個虛幻的世界,不要執著這個虛幻的人生,我們必須放下它,到極樂去。
  
文章出自:《四十華嚴玄談》第四章:微觀的佛法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