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 進入內在的心靈淨土

朝聖的意涵

朝聖一詞似有濃厚的宗教意涵,但在原始的意義上,是指攀登生命的顛峰境界,此為「朝聖」。亦有將超越已知的生命顛峰境界而自許的朝聖,此乃真正的行者。而另有一種一再的超越這種顛峰境界而屢創新猷者,即是聖者。

朝聖的三個層次

一、是外在的一個地方
此地或許是某聖人的出生地丶成就地丶弘化地等等的紀念場所,也就是所謂的名山聖地。如印度的八大聖地丶中國的四大名山,乃至台灣的雲鶴山大華嚴寺。此等名山皆以聖人依法而成就,聖人是依真理之本體而成就聖體的。以此成就而令此地成為聖地的。若人朝聖,只待到此一遊,則朝聖之功僅只遊覽而已。

二、生命之顛峰境界
若人為求此達成成就之真理而來者,則此朝聖就不只是遊旅而已,更是為求取真理,乃至為尋找生命之顛峰境界而來,這是一種追求靈性兌現自我的人。這種人的人生有質感丶有目標,不是只求表相,跟著流行走的凡人。雖然追求靈性的兌現或人生的顛峰境界,未必一蹴可幾,但此人已具有足夠之善根,至於成就或將目標兌現,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三、超越生命顛峰境界的生命狀態
是一種不但在尋求聖蹟,更於內在世界中尋找自我的靈山聖境。這是一種在自我超越生命顛峰境界的生命狀態,不是那種封閉式的自我遐想,而是現實生命中能夠方方面面圓滿,又在內心世界中擁有一種客觀冷靜丶無我的立場,一再的自我突破與超越的人。這種人是能圓融世間又不耽溺於世的人,是為真朝聖者。唯是一再與真理貼近,其生命能量可無限爆發。此種朝聖,才是真正的美妙,能令世人醉心且無私的追求奉獻,甚至捐捨身命的迷人處。

聖地本是無可替代的 朝聖更是殊勝的生命情操

第三個層次才是朝聖的本意,但由於歷史綿延丶時間久遠,迷人的原因已逐漸轉為世俗的概念,流於遊山玩水丶休閒渡假的休憩區了。聖地本是無可替代的,朝聖更是殊勝的生命情操。可是如今靈性枯竭,朝聖變成渡假旅遊丶待留憑弔,實屬無奈。若有人能夠設想並摸索一塊心靈淨土,反思自己內在世界的存在,行動上雖未必去探索丶達到或超越,卻已是功德無量了。何況一再的嘗試去實踐,那對生命存在的真實義就不可思議了!

朝聖簡單的說,是反思進入內在的心靈淨土,而外在的聖地則是一種媒介,能令您觸景生情丶油然而生起一種悸動。有人一聞聖地之名,不覺間已經淚流滿面,這是何等的震撼!這是一種善根的激發,也是宿世因緣的際會,說不清原委,也無法求證,只能說是有緣人的一種相應吧! 但是無論如何,能到靈山聖地走一回,美其名叫朝聖,不管是旅遊渡假,或是尋訪聖靈之所在,若能因此更貼近靈性或生命存在的顛峰一點,此番感受將超越您一切的世間享受;又或是能令身心得到一些舒爽,乃至放鬆些許的緊張逼迫,這何只是功德無量而已。雖不能以金錢衡量計算,但這種朝聖所帶來的附加價值,絕對是划算的。朝聖的聖地是無國界丶無宗教丶無民族之區別的;任何民族丶宗教丶地區的聖地皆向全人類開放。聖地就是聖地,若有區隔,那是人類的意識型態作祟。

聖地之所以成為聖地,不是為了門票收入,而是人類共同的遺產,子孫們皆享有共同的榮耀,而不能因信仰丶國別乃至民族而區別。所以,如何激起人們對聖地的情懷,才是靈性存在的價值。

願朝聖能夠為人類的和平與幸福帶來一帖有效的藥方。



本文刊登於 《恆演華嚴》35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