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誦大悲咒要用什麼音?

有人說:「持大悲咒要用梵音,這樣觀世音菩薩才聽懂。」

試問:難不成用漢音發音,觀世音菩薩就聽不懂了?如果是這樣的話,菩薩如何千處祈求千處應呢?

事實上,很多人念的音,其實是藏音,根本不是梵音。藏人當然用藏音發音;華人則有各種方言發音;西洋人當然是西洋發音,美國人、英國人都有不同的發音。念起大悲咒,各國人的腔調語音不盡相同,但語音的合與不合,有一個必要條件。

雖然鄉音會有區別,但當我們可以「一分鐘念一遍」時,無論你念什麼音都一樣了。這時候,只會有一個頻率,觀世音菩薩此時是跟你的「心靈頻率」相應,而不是跟你的音相應。

這就是「殊途同歸」,不管是什麼發音,只要你的頻率達到了那個境界,觀世音菩薩自然跟你相應,此時即為千手千眼、千眼照見、千手救拔。這不是發音的問題,而是當你快到一分鐘念兩遍、三遍時,生命能量的壓縮會產生很大的爆發力。

問題是,你一分鐘能念幾遍?你能念一遍就差不多了。有沒有見過一分鐘可以念一萬遍大悲咒的人?一般人覺得那是不可能的事,但確有其人。

有一位老尼師在尚未出家前,生了三個孩子,丈夫因病去世後,她感念人生無常,於是她將三個孩子交給公婆扶養,落髮出家去了。剛開始,她只吃水果,到了後面幾年就只喝水,所以整個人縮得小小的。

老尼師出家三十年來,一心只持大悲咒。當年尚未出家的海雲和上,第一次去見她的時候,就立刻跪下去拜,老尼師馬上站起來,轉向禮佛三拜。一旁的弟子隨即說:「老尼師不給人家拜。」

老尼師坐在水泥地上,對面放了一張小凳子給要加持的人坐。那時海雲和上才剛坐下凳子,合掌說一句:「阿彌陀佛」,旁邊負責翻譯(老尼師很多年不說話了)的師父就說:「你可以起來了,老尼師已經加持完畢了。」

當時現場排隊等著要加持的人很多,隊伍排很長,每一位等待被老尼師加持的人都被催促著:「快走,換後面的人」,但其實被老尼師加持的時間,只有念一句「阿彌陀佛」的短暫時間。但你知道嗎,在那一句一般人只念一聲「阿彌陀佛」的時間裡,老尼師已經唸完三遍大悲咒了!而她是怎麼念的?其實,她是集中念力剎那而過,這樣「加持」就完成了。
聽他旁邊的侍者說,她一分鐘可以念一萬遍大悲咒。一分鐘念一萬遍大悲咒!?我們平凡人會覺得怎麼可能? 其實是有的,在《華嚴經》七處九會裡頭就描述這樣的狀態:「短劫入長劫、長劫入短劫」,它入「短劫」、入「剎那」,然後窮盡一切時空,是入這樣一種三昧,這是佛境界。剎那間,就可以進入永恆。

這個世界「凡事皆無常」,有沒有永恆呢?當然是有的!只有無常是永恆的。想要感受永恆的存在,只有進入無常之中,而那瞬間、剎那是無常最明顯的地方;透過實際修行,才能體會得到,它不是隨口用嘴巴講的,也不是大腦可以思維得到的。


文章出自:《四十華嚴玄談》第十一章: 法界無盡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