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 德 聖 訓

普賢菩薩 降102年11月13日

詩曰:

真誠學道全心意。愛敬慈懷忠義明。

無欲修身行正教。染汙遠捨煩惱清。

述論:真愛無染


普天之下的眾生,必須每一個人都能夠散發出內心真誠的愛念,並且此愛無所煩惱,因為付出的愛,若產生了煩惱,就容易帶有各種污染,敗壞愛的真諦。


眾生在為人處事方面,都該有一顆真誠的心,為周遭所面對的每一個人去付出,內心不求回報的大愛精神;唯有真實的大愛精神,才能夠持續的,設身處地為大眾著想,所做出來的每一件事,才夠純真、才能清淨無污染。有些眾生雖然表面上做出很多看似在為社會人群服務諸般事項,而且臉上露出一陣陣開心的笑容,更有談笑風生,本該非常喜悅才是,豈料有些人的付出,卻是含帶著某些煩惱而做。譬如:內心有人情世故之煩惱,只因為自己的長輩、自己的親友想做公益事,自己並非樂意,但又不好明講,只得勉強雜帶著煩惱,陪著長輩做公益事,忍著不耐陪同親友將公益事做完,但在心中不斷祈禱事情趕快做完,像這樣的心態,容易將原本令人愉悅之事,污染成不快樂的心情,甚至談到公益就排斥。


人生在世,做任何事之前,都應該擺脫內心的煩惱,當事情尚未進行之前,不必過份去煩惱要做的事情會做不成。好比有一個人想要將本身所知道的福音傳達給其他人明白,但卻又在心裡想了很多,搞不好人家會不想聽,說不定別人早就知道了,就這樣,使原本的好事,變成困擾自己的煩惱事;而本身的內心,就被不必要的煩惱污染到看見每一個人都誤以為不好溝通,由於本身憑空產生的煩惱,障礙住自己原本的清淨,阻礙了人我之間的距離。


通常不少眾生因為想太多,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造成困惑自己的情形,使人生旅程從此風波不斷,當欲念及煩惱從內心遠離並捨除之後,看待每一件事都能明明白白,面對各種人事物將有更簡單的看法;屆時,內心無煩惱,行事無污染,做事便能夠更認真、更用心,達到利人又利己的境界,並且持久不懈,令社會更進步,使人群更和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