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藥師法門


藥師經曾曾提到為了對治世間眾生的病痛和食衣住行的種種煩惱,藥師佛在尚未成佛之前就發了十二個大願,幾乎每一願都希望能將人生中人格上的缺憾逐一清除,完成了這些基本工作後,再來發菩提心,成就佛道。所以說整部藥師經都在幫助我們建立健全的人生觀,如果說儒家思想、四書五經是在指導為人處事之道的話,那藥師經則是從另一個層面來行教化之功能,做為圓滿人生的基本原則,同時淨化心靈世界,乃至提昇超越,達於止於至善的目標。這即是藥師法門的真實意,如果僅將其設定在增加福慧,追求現世福報的話,那就未免太過窄化藥師法門的殊勝性了。


至於是否稱念藥師佛聖號,或誦持藥師咒真的就能治病延壽了呢﹖藥師經曾記載,當藥師佛在成佛的剎那看到了許許多多的人世間病苦而發起悲心,念了一個咒語,要把人世間的一切病苦全部消除。其實藥師佛的咒語很多,不管誦經持咒或是稱念藥師佛名號︵如消災延壽藥師佛,隨心滿願藥師佛則是指事業方面︶,或是十二大願,確實都能治病,但要認清的是這些都只是媒介,而非藥,我們要懂的是如何運用這些媒介。透過媒介的真實義又是什麼﹖這個真義仍不離佛法的中心,那就是善用其心。生病的時候,如何用心才能治病﹖藥師經、藥師咒,藥師佛號都只是輸入的媒介,不經過這些媒介,病照樣可以治好,醫院裡可沒有藥師佛,也沒有藥師經,但都是醫護人員的善用其心︵光是手術室裡的一把小刀,都不知花費了多少心血︶,才能把病治好。而我們現在任何設備也有沒有,只憑著一個藥師咒,一部藥部經就想治病,那該有怎麼樣的心理準備﹖這就是用心的方法,而這個方法比起醫院的設備來實在是太抽象了,而且這方面的教導必須是長時間的,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決。下面舉個例子,或許可以令大家有所體悟。


記得剛學佛時,有人提及飛將軍高志航的夫人,經醫生檢查後證實罹患癌症,剩下不及一個月的壽命。高夫人知道後便全心到佛堂中禮佛拜佛,經歷十分歷苦的過程,三個月後回到醫院再作檢查,奇蹟的發現不但早已超過一個月的壽限,而且癌細胞已經消失了。


據高夫人的陳述,她在禮拜期間實在痛苦難挨,每次拜下去都希望就此死掉,不用再站起來,起來後又希望能站著死好了,因為再拜下去又是一個痛苦的動作。可是願既已發,那就拜吧!也沒有算次數,直拜到自己覺得輕鬆了,才到醫院去檢查,但時間已過了三個月,病竟然也好了。這就是用心的方法,只要懂得用心,至於拜什麼佛,也不那麼重要了。


誦經持咒禮佛都只是媒介,如何藉用這些媒介使心安定沈靜下來,才是個重點。佛名藥師,對一般身心皆病的大眾來說更能使他們具備信心,更容易投入,當然也更具功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