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上位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潛規則」是不能迴避的一種方式,但是很少有人分析其原因究竟是什麼,為何會造成這種方式不斷的延續,而這樣不正確的上位方法下場又是什麼呢?



楊國忠,本名楊釗,蒲州永樂(今山西芮城)人,乃唐玄宗在位時的唐朝宰相,一人之下,手握大權。楊貴妃同曾祖兄,張易之之甥。楊玉環得寵於唐玄宗之後,楊國忠不斷憑藉楊貴妃擴張自己的權力,直到升任宰相,身兼40餘職,不斷打擊安祿山,他認為安祿山必反,並剝奪其權力,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楊國忠,安祿山,乃胡人身份,唐玄宗在位時的著名武將,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 

楊國忠本是出生於市井中,成長於亂世,年少時期他常常吃完上頓沒下頓,正應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句話。

在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之中,他逆境成長,也正是這種環境,造就了他上位後的貪婪性格,以及對權勢的渴望。

而對於經歷過諸多磨難的人來講,當機會一旦降臨,楊國忠相比於其他所有人,都更懂得應當如何抓住機會、利用機會、造就機會。

當我們翻開他的政治生涯履歷,可以看出他很好的藉助了兩個人,也正是這兩個人的輔佐才使得他的仕途平步青玉,並且最後登上了大唐位高權重的宰相一職,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利,這兩個人便是楊玉環和李林甫。

大家對楊玉環的故事十分熟悉,唐玄宗的愛妃。楊玉環年輕、單純,沒有絲毫的野心和抱負,簡單說,就是唐玄宗養在深宮中的一個花瓶,而她善妒喜歡被奉承,被吹捧。

楊國忠與安祿山兩個人,在這點上可謂不謀而合,深深地想盡辦法來取悅楊玉環的喜奉承的性格,此二人藉助著與楊玉環攀親戚,獲取自己想要的權利,於是楊國忠認妹,安祿山認母,楊國忠便高了一輩,成了安祿山的舅舅。

從此,楊國忠藉助這層扯得很遠的兄妹關係,完成了自己的事業生涯。不斷對外自造聲勢,而楊玉環因為偏聽偏信也沒有站出來給予明確的否認,久而久之,大家便真的認為他們是親戚,是兄妹關係了。

楊玉環由於被專寵,在專制社會中有一定的權利,也就順理成章成為了扭轉楊國忠命運的人,將他從底層生活徹底脫離,並且還間接為他與三姐的露水姻緣當了媒人。

由此,很多人也誤讀了楊國忠的上位原因,其實同理,如果沒有楊國忠也就沒有楊貴妃多年的專寵生涯,所以從某個程度上可以說兩個人是默契地相互扶持。

說到這呢,我們要插播一段楊國忠的感情史。

原本楊國忠有一個原配妻子,姓裴名柔,也是一位美人。可以說是楊國忠年輕時的糟糠,當時兩個人都是窮困潦倒,所以裴柔的出身並不好,是當時的一名娼妓,雖然唐朝十分開化,但對於娼妓的身份一般男子或多或少都還是心有芥蒂的。

楊國忠本人在步入中年後開始發跡,伴隨著自己的地位上升,越發的看不起裴柔了。期間楊國忠在外當官兩年,並未將裴柔接至一處,裴柔受不了這份情苦的,所以野史中有傳聞裴柔背著楊國忠偷漢子,實際上裴柔的處境確實是一落千丈,非常悽苦。

再說回楊國忠借勢上位,楊國忠和安祿山兩個人在政治上並未因與楊貴妃的關係而沆瀣一氣,反而是互相排擠,互為政敵的。

因為楊國忠一心只想自己手握權勢,排除異己,而安祿山擋了他的路,當楊國忠發現安祿山有可能取而代之之時,便開始處處針對安祿山,在後期,此二人多次政治交鋒,互有得失……

楊國忠的故事,以我們現代人的觀念來看,且並不論政治立場和功過評判,可算是一部「勵志」的上位故事,而且這樣的故事今天依然還在發生,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人們如此呢?

由於楊國忠從小太缺乏安全感,必需的生存條件又不充分,生存和安全無法滿足,導致了他對這種需求的極度渴求。

這種渴求也造成他性格中的缺陷,那便是對金錢和權利慾望的執念,也是這種執念讓他比普通人更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更為圓滑的性格。

當然,現在人們對楊國忠的評論是過大於功,畢竟是他的好大喜功造成了唐朝的落寞,但單從性格來說,不可謂不聰明之人,只是將聰明放錯了地方,最終自身也難逃厄運……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