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薇做了媽媽後,感覺身心特別疲憊,尤其是寶貝夜裡醒了就哭,把完整的睡眠破壞得七零八碎。於是,薇薇常常是先讓她哭一會兒,等她哭累了就會又睡著。有時,寶貝哭得太厲害,她才起床喂喂、哄哄、抱抱。後來,薇薇發現寶貝越來越愛哭,乾脆著急地對她說:“再哭再哭,就不要你了!”但寶貝的哭聲卻更大了。

從妮妮所接受的養育方式看,她不穩定、不快樂的性情是缺乏安全感導致的。安全感是人的第一心理需求,有了安全感才有穩定、快樂的情緒。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0-1.5歲的寶貝處於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沖突期,當他哭、餓或者身體不舒適時,父母是否及時出現是他對這個世界建立安全和信任感的基礎,有利於他形成積極的心理特徵。

寶寶還小,缺乏安全感並不會用語言來表達,所以當寶寶有這些看起來很惱人的“小動作”時,爸爸媽媽應該敲響警鐘,思考自己作為父母是不是給寶寶的關懷不夠了呢?

1.頻繁吃手

“把手含在嘴裡,我感覺安全”

是的,寶貝從幾個月就開始吃手了,因為寶貝進入了口腔敏感期,他們通過嘴巴的吸吮,來探索世界,而且口腔吸吮的動作能促進唇與舌頭附近的觸覺,會幫助寶貝轉移緊張情緒,提升安全感,進而得到滿足的快樂感覺。所以,如果沒有安撫奶嘴,很多寶貝會通過吮指來達到緩解緊張情緒目的。

babycare天然安睡型嬰兒硅膠安撫奶嘴 硅膠寶寶安撫奶嘴 0-6-18¥39購買

推薦:babycare 安撫奶嘴,採用一體無縫式設計,納米銀硅膠材質具有殺菌的功效,讓寶寶在每一次咬合吮吸中都能夠避免“病從口入”的風險。

很多心理專家認為,吮吸手指對一兩歲的寶貝更多的是一種心理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當他們感到害怕、孤單,或者面臨有壓力的事情時,他們會通過吮吸手指的方式使自己得到一種安全感、滿足感,以此來減少焦慮不安的情緒,緩解壓力。一般這種現象到寶貝1歲後會明顯減少,大部分的寶貝會在3~6歲時自己停止吮吸手指。

嚴厲呵斥?NO!

盡管你很不希望看到寶貝有事沒事就把手放進嘴裡,但是,請先深呼吸幾下,讓自己平靜下來,不要一看到寶貝吃手就立馬呵斥,寶貝吃手一般是出現在緊張、焦慮、飢餓、無聊時,他們基本是處於一種無意識的狀態下,若媽咪過分關注寶貝吃手的問題,一看到寶貝吃手就嚴厲制止,反而會強化了寶貝吃手的習慣。

勤洗手總沒錯

是的,盡管你很想改掉寶貝吃手的習慣,但是什麼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不管寶貝吃手的頻率有沒有在減少,媽咪勤給寶貝洗手總是沒錯的。寶貝的小手不可能長時間保持干淨,往往是剛洗過手沒幾分鐘就變得髒兮兮的,為了避免寶貝病從口入,多給寶貝洗洗雙手吧!

2.對玩具“護犢子”

“玩具是我的,不想給別人”

寶寶一旦開始對身邊的物品和人際有了歸屬意識,佔有欲就會變得非常強。自己的玩具,別的小朋友一點兒也摸不得碰不得。成年人面對寶貝的“自私”通常會有這樣的質疑:玩具又不是真給別的小朋友了,何必這樣小氣?沒錯,寶貝真的認為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搶走了,就回不來了。1歲左右的寶貝已經有了自我意識,認為玩具屬於“我”,爸爸媽媽也應該偏向“我”。父母若強迫寶貝與別人分享,會給寶貝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

“慷慨”也要有底線!

父母都希望寶貝慷慨大方,交到更多的朋友。可是,慷慨是有一定底線的,那就是自我滿足。首先要滿足自我,才能更好地施與別人,如果自己的這杯水才半杯,還被要求倒給別人,即便倒了,也是違心的、虛榮的。而真正的分享,要等自己杯滿時自然流出。

護自己的東西(或者說自私)不能上升到道德層面來談,因為護東西和分享物品都是利己的體現,只是境界不同而已。護東西可以說是一種利己,分享則同樣是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更大的利益意味著別人的好感,贏得友誼,換取別人手裡更有趣的玩具等等。仔細品味一下,成人世界也是這樣。在兒童的世界裡,嬰幼兒時期用哭來獲得自己成長所需要的必要條件和關注,稍大一些的時候建立自我的意識,接著就會出現對物品的歸屬感。

善待孩子的“自私”

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會區分你我,思想也從混沌逐漸清晰,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了。如果強迫他把喜歡的玩具和愛吃的東西讓給其他小朋友和家人,雖然他表面上沒辦法只得答應,但內心會感到很委屈,你能從他的神情裡就可以看得出來。

作為家長可以把握機會,在他高興或其他場合和緩地告知,而且寶貝在3歲和6歲都是成長的叛逆期,越是強迫,越是反抗得厲害。所以,家長沒有必要因為面子過不去或是別的小朋友怎麼不這樣,而責備自己的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毛病自然就會克服了。關鍵是家長要及時發現問題,採取適當的教育方式,多鼓勵,少對比。

3.要媽媽抱抱才能入睡

“媽媽抱著我,我才能有安心睡眠”

寶貝總需要在媽媽的懷抱裡才能安然入睡,這對媽咪來說,無疑是一種“甜蜜”的負擔。寶貝習慣了讓媽咪抱著睡,一放下就會大哭不止,一直抱著又會影響媽媽的睡眠。有的媽媽認為這樣會影響小寶貝的獨立性格,心一狠就不聽寶貝的哭鬧,強行讓寶寶自己習慣獨睡。然而這種做法不僅不會讓寶貝形成良好獨立性格,反而還會因此缺失安全感,媽媽的忽視還會讓寶貝覺得“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

抱睡並不是洪水猛獸,忽視和冷落才是

據英國一所大學的研究發現,6個月大的嬰兒被忽略的時間超過2分鐘,就會變得焦慮,進而擔心第二天同樣沒人理他們。兒童成長專家指出,反復出現的焦慮情緒會對嬰兒的健康及今後的人生產生極大的影響。對嬰兒的明顯反應長時間不理,這種冷落還會壓抑嬰兒表達和交流的本能,在心理上留下長久的影響。

這樣看來,在抱睡問題上,還真不應該操之過急,把問題擴大化或是嚴重化,強行改正,媽咪整日憂心忡忡、緊張兮兮,寶貝也會感應到媽咪的焦慮,結果很有可能是惡性循環,寶貝媽咪一團糟。其實大多數寶貝的抱睡習慣是階段性的,媽咪與其糾結於寶貝的入睡模式,還不如多著眼於如何讓寶貝在睡覺問題上建立起穩定的安全感,並在安全感的基礎上,變得自信和獨立,使寶貝即便不在媽咪懷抱,也能自己入睡。

給足寶寶想要的安全感

嬰兒時期的睡眠,大多處於快速眼動睡眠(REM)狀態,即睡眠比較淺,一有動靜就容易醒。媽咪可以嘗試多抱寶貝一會兒,待15~20分鐘後,將寶貝的小手抬起,馬上掉下來,說明寶貝睡熟了,即可以放到床上。天冷時,把寶貝放到床上之前,先用熱寶把被窩捂熱,再慢慢放下。放下後身體依舊靠著寶貝,輕輕攏住他的手腳,把頭湊近寶貝,舒緩地呼吸,讓寶貝感受到媽咪依然在身邊,直到寶貝踏實地入睡,再離開。

babycare床圍欄 寶寶安全防摔防護欄 兒童大床1.8-2米床邊護欄¥249購買

推薦:babycare城堡式安全床圍護欄,加大加寬,安全防摔,四面可垂直升降,孩子更安全,媽媽更放心!

很多時候寶寶缺乏安全感並不是突然發生的,這種感覺會細微的體現在寶寶日常的表現中,隱隱暗示著寶寶的不安情緒。媽咪請自省一下,自己是不是陪伴寶貝的時間太少了,如果是,那麼請多花一些時間陪陪寶貝,多抱抱寶貝,和他一起做做游戲,讀讀繪本,讓寶貝從父母那裡體會到更多的溫暖和關愛,幫寶貝建立安全感,這樣寶貝的壞習慣更容易改掉哦!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