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加熱會讓蔬菜中的部分營養流失掉,所以有些人會認為蔬菜生著吃更營養。但事實真的如此簡單嗎?



【加熱的確會讓蔬菜流失部分營養】



蔬菜加熱後主要會流失一些水溶性、熱敏感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C、B族維生素),而膳食纖維、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則基本會保留下來。


不過,有研究發現,即使同一種蔬菜,採用不同的烹調方法處理後,其鈣、磷、鉀、鈉等礦物質的保留情況也不一樣,例如,鮮豆烹調後磷的保留程度依次為焯、炖、炒。




【蔬菜生著吃未必更有營養】


相比加熱烹調,蔬菜生著吃的確更能保留幾乎所有的營養成分。但是,從某些營養素的利用程度角度來看,就未必了。


例如,對於菠菜來說,因為含有比較多的草酸,如果生吃,將會影響鈣、鎂等營養素的利用率。



又如,對於番茄來說,它含有番茄紅素(一種類胡蘿卜素),研究發現,熱加工處理可以將部分天然番茄紅素的反式結構轉變為順式結構(更容易吸收),另外,食物中的脂類也可以促進番茄紅素的釋放。也就是說,把番茄烹調熟了,其實更有利於番茄紅素的吸收利用。



【哪些蔬菜適合生吃?】


常見適合生吃的蔬菜有黃瓜、番茄、生菜、紫甘藍、甜椒、洋蔥、捲心菜等,這些蔬菜所含的草酸含量比較少,不必擔心生吃會影響鈣、鎂等營養素的吸收。


另外,像大蒜、大蔥、蘿卜這類蔬菜,如果能接受它們的特殊味道,也是可以生吃的。



【哪些蔬菜不適合生吃?】



很多豆類蔬菜,如四季豆、扁豆、毛豆,因為含有皂苷、血球凝集素等物質,對人體消化道有強烈的刺激性,對紅細胞有溶解或凝集作用,是需要充分加熱了才可以吃的。


而像菠菜、竹筍、西蘭花、菜花、芥菜、南瓜等蔬菜,因為含比較多的草酸,質地過硬等原因,也是不適合生吃的。


【7個保持蔬菜營養的烹飪建議】


蔬菜的常用烹調方法有蒸、煮、炒、炖等,一般來說,蒸、煮比炒、炖,甚至煎、炸都更能保持蔬菜的營養。


蔬菜蒸的時候,因為跟水接觸比較少,其中的可溶性營養素的損失會比較少。


煮雖然會導致蔬菜中的部分營養素溶解到湯裡面,但因為湯水往往會被喝掉,因此營養也不會有太多損失。當然,如果是要棄水的焯煮,營養損失也會多一點。


除了選擇合適的烹調方法,注意下面這些事項也能幫助保持一部分蔬菜營養。



(1)先洗後切



蔬菜如果先切後洗,會使得蔬菜中的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從切口處流失得比較多,因此蔬菜應先洗後切。洗的時候盡量用流水來沖,而且不要在水裡面浸泡太長時間。另外,洗乾淨後就儘快拿去加工烹調。



(2)先煮再切


有些人給寶寶做輔食喜歡把菜切得很小很碎再拿去烹調,其實沒必要,因為如果這樣做,蔬菜中的營養就會流失得比較多。比如西蘭花,完全可以掰成一朵一朵的,拿去煮熟或者蒸熟後再搗碎。


(3)水不過多


水煮蔬菜的時候,水可以盡量少放一些,只要能保證蔬菜翻動的時候能受熱就可以了。



(4)開湯下菜


由於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C、B族維生素)對熱敏感,因此應等到水開了再放蔬菜進去煮,以便幫助保持蔬菜中的營養。



(5)快速烹調


蔬菜烹調的時間越長,營養損失也會越大,因此要盡量縮短蔬菜的加熱時間,例如急火快炒、快速蒸煮。當然,對於四季豆這類蔬菜還是要充分加熱,以分解其中的天然毒素。


(6)控制油溫


炒菜時油溫太高,不僅會破壞蔬菜中的營養和活性成分,而且會產生一些有毒和致癌物,因此炒菜一定要控制好油溫,多選用蒸煮等低溫做法。



(7)避免二次加熱


蔬菜烹調熟了就要儘快吃掉,盡量別拿去二次加熱,一方面營養素丟失會更多,另一方面還可能因為細菌的作用而增加亞硝酸鹽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