棟:
聽到阿成開始創業的消息,很為他高興,他終於離自己的理想又近了一步,我打心里祝福他。寫到這里,自己心里也有很多感慨: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現在的我是否有了新的進步?有沒有重新審視過自己?未來想過一種什麼樣的人生?
文/zhang_chuanzheng
這一年來自己一直都在沿著這些問題摸索著。我時常追問自己:你要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呢?漸漸地,我仿佛有了思路:“以書為伴,追比聖賢”。這是我從鄧正來先生身上領會到的。誠如他所說:如果一種東西,別人拿錢、拿名、拿任何東西跟你交換,你都不願意,那麼這種東西很可能就是你一生的幸福之所在。後來我發現:讀書、思考、永遠充滿著對知識的渴望——這樣一種狀態,是自己一生都不願放棄、不願做交換的。
閉上眼睛,過去一年的好多畫面再次浮現眼前。我依稀記得自己孤身一人,逃課一路坐車顛簸到廈大,隻為聽一場自己所仰慕的學者的講座——哪怕後來深夜趕不上動車在網吧睡了一晚。我還記得自己在圖書館的某個角落讀《活著》和《平凡的世界》時默默流淚的情景;記得讀哈耶克《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負》時心中的欽佩與感歎;記得弗里德曼《資本主與自由》的艱深;記得古留加《康德傳》的晦澀;記得喬治奧威爾《1984》和《動物農場》的辛辣與深刻;記得黃仁宇《萬曆十五年》的獨到與新奇......
這些經曆給了我無盡的思考與啟發。我不禁感歎:當讀書與思考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時間之於一個人是多麼的珍貴!試問以後還會有這麼寶貴而自由的幾年光陰——有較少的顧慮,去安安心心讀上那麼幾本經典嗎?何況中國這些年出版了上千萬的圖書,能算得上經典,值得花時間去啃、去品味的又有多少呢?索爾仁尼琴、哈耶克、昆德拉、馬克斯韋伯、弗里德曼、房龍、林達、汪丁丁、鄧正來,包括前面提到的餘華,路遙......當你每一次逐字逐句地和這些大家對話交流時,你會發現他們是這樣真實而親切......
現在,最經常在我耳邊響起的是這樣一句話:不管什麼時候,到了哪里,都不要自甘墮落、停滯不前。由此我不禁聯想到未來,如今我對於它的思考變得尤為簡單: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為自己建構這樣一種畫面——在一個簡樸的小屋里,四面的書架上放滿了自己喜歡的書。我就坐在書桌旁,靜靜地品味這思想的盛宴,日複一日。其實這並不神聖,這隻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你對這個信息爆炸時代的一種自覺反抗;是你對主流社會浮躁之風的不妥協;更是你給自己漂泊心靈所找尋的一方思想淨土、一個溫暖的精神家園。或許我不可能每時每刻都這樣,但哪怕一天能有幾個小時我是這樣度過的,我就覺得自己是快樂而滿足的。棟,我們趕上了一個不好不壞的時代,我總覺得我們要做點什麼——為自己或為別人。
“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我希望自己在向前摸索的路上能夠遇上這樣一群人:無所謂名與利,更不甘被世俗所裹脅,而是用自己獨立和自由的精神,鍥而不舍地追求真善美,去主動書寫屬於自己的獨特的人生。我時常想,如果走出這個所謂的“象牙塔”以後,我仍然發現自己還跟社會上的大多數人一樣——功利、世故、淡漠,輕浮......那麼我很質疑自己的思想是否在這段時間內得到了實質性的升華,我甚至質疑自己曾經的那份堅守。
最後,當我再次回首過去那些平常日子里的書香歲月和心路旅程時,我覺得心里充滿了感激與溫暖。棟,我真覺得我們正在書寫自己的曆史了。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