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學教科書曾經論述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問題,至今讓人對書中舉的經濟危機中西方國家的一個現象記憶猶新——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願意給窮人喝,一般學習較為認真的學生都會在這句話後面加上一個註解:社會主義製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

就算堅定地加上註解的中學生也不免生出疑問,為什麼一面是窮人喝不上牛奶,一面又有人把牛奶給白白倒掉呢?如果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還可以理解,但牛奶明明是產量巨大的,難道真的是因為資本家專門為了讓窮人過不上好日子,所以有豐餘的食品寧願倒掉也不願意給窮人嗎?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傾倒牛奶似乎並非資本主義國家的特色現象,前幾年我國牛奶產業過剩,也出現了奶農大量傾倒牛奶的現象。那麼,資本主義國家的倒牛奶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倒牛奶有何不同呢?

       


                                                                                       
                                                                       
                                                   
                                           

維米爾名畫:倒牛奶的女人

倒牛奶的,真的是資本家嗎?

在說明資本家為什麼把牛奶倒掉也給窮人喝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歷史,看看當時這些所謂的“資本家”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的。

其實,課本里所謂的“資本家”大多都是獨立的奶農。在大蕭條時期,美國的大型乳製品公司由於體量較大,並且組成了產業聯盟,能夠通過通過一定的手段自我保護,所以損失遠遠沒有獨立奶農慘重。在與大型乳製品公司有合作的奶農也受到了一定的保護,但是處在大公司體系之外奶農卻沒有這麼幸運了,1933年紐約州議會發出的報告顯示,“紐約州牛奶收購價已經低到無法維持奶農基本生活的水平,許多奶農就連生活必需品都買不起,而許多奶農以畢生積蓄投資的奶場可能都將付之東流”,因此發起倒牛奶的“牛奶罷工運動”的“資本家”大多數都是這些生活窘迫、瀕臨破產的獨立奶農。

所以我們發現,“資本家”其實和窮人處於相似的生活境地中,這些人雖然有大量的牛奶,但是總歸不能一日三餐都靠牛奶生活。奶農也需要將牛奶放到市場上交易換取收入,以獲得其他生活資料。所以我們基本上可以說,這些“資本家”並不是自己享受著衣食不愁的生活而不管不顧窮人的日子了。

為什麼要倒牛奶?        

說清楚了“資本家”到底是誰,我們接著來剖析一下“資本家”為什麼要倒牛奶。20世紀20年代,隨著技術的進步,美國的乳製品行業的產量逐漸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在1929年,美國共生產了110.52億美國加侖牛奶。當大蕭條拉開序幕時,乳製品行業的產量嚴重過剩的情況不可避免地被暴露出來。

根據供求規律,當需求一定的時候,商品供給的增加會降低產品的價格。也就是說,在美國人民對牛奶的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牛奶供給量越多,牛奶的價格應該越低。大蕭條時期嚴重過剩的牛奶產量大大壓低了牛奶的價格。1930~1933年,每100磅牛奶售價為3.48美元,而且從奶農手中直接收購的牛奶價格更低,根據記錄,在紐約州3.5%乳脂含量牛奶平均收購價在1933年4月為每100磅0.99美元。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姚明的體重是300磅左右,收購一姚明體重份的牛奶在當時僅需2.97美元。

市場經濟中參與者,總是會遵從一個簡單的規律,那麼就是在進行市場活動時,其獲得的收益必須要大於付出的成本。對於大蕭條時期的農民來說,隨著牛奶價格的降低,他們逐漸發現似乎沒有在進行牛奶交易的必要了。

在市場中,想要完成一筆交易的所花費的成本不僅僅是商品的生產成本,而且還需要付出運輸、搜尋信息、時間等成本,在經濟學中,我們把這些為了達成交易所花費的成本稱之為交易費用。我們將用這個概念來解釋這個問題。

誠然,牛奶已經產出,而且不易儲存,如果賣不出去的話就會壞掉。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奶農可以接受牛奶的任何價格。因為,在交易的過程當中存在著交易費用。具體到牛奶的交易當中,牛奶的運輸費用、奶農找收購商花費的時間等都可以計入到完成牛奶交易的成本中去,而且這個成本並不是固定的或者說一勞永逸的,而是每進行一次交易都需要花費的。

所以,當奶農發現把牛奶全賣了所獲取的收入都比運輸牛奶花的費用少的時候,奶農理所當然地失去了交易的動力。另外,奶牛也不是想產奶就產奶,想停止泌乳就停止泌乳的,到點兒了奶農就得給奶牛擠奶,否則對奶牛身體還有傷害。而且牛奶儲存又需要付出額外的成本,所以這時候奶農除了傾倒牛奶似乎也沒有別的辦法了。1934年1月,伊利諾伊州芝加哥上千走投無路的奶農封鎖了公路,傾倒了超過10萬磅的牛奶。加利福尼亞在同一時期發生了類似倒奶事件。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當市場上商品的價格低於商品的物流成本時,對生產者來說,該商品就失去了交易的意義。因為交易費用的存在,才會導致一面是窮人喝不起牛奶,而奶農還會同時把牛奶給倒掉。

回過頭來再看這個問題,“‘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窮人喝”這個命題到底能不能嚴格的成立呢?如果你是1933年的一個窮人,作為個人,你去拜訪一些獨立奶農,並且詢問他們是否能夠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你一些牛奶飲用,我相信你可以找到不少願意賣給你牛奶的奶農的。因為你上門去主動購買牛奶,節約了他大部分的交易費用,這樣的話,交易就是合算的了。甚至,碰上沒有太過憤怒的奶農,讓你免費喝個夠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願意給窮人喝”這樣的說法完全不成立。

社會主義國家也倒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奶農倒奶這種事件居然也在我國這種社會主義國家發生了。2015年初,據中國之聲報道,中國多個地區出現奶農“倒奶殺牛”事件,不僅是青海、山東、河北、內蒙古等主產區,就連江蘇、廣東等地區也出現了這種現象。現實是,在山東鮮牛奶價格最低的時候,一公斤奶還不到一塊錢,甚至還沒超市裡的礦泉水貴。

當然,很多奶農也覺得白白倒掉牛奶、暴殄天物著實可惜,於是向周邊居民宣布牛奶可以免費領取。很快,街坊鄰里提著瓶瓶罐罐都來領牛奶了。然而,善舉帶來的往往不僅是感激,還會引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一位知乎的答主這樣描述自己家宣布送牛奶後的狀況:        

既然善舉並不能達到最初的目的,反而讓人徒增煩惱,有心行善的奶農也會選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在鄭州,名噪一時的免費給環衛工送饅頭的小店也遭遇了種種意想不到的糾纏,最後終於宣布暫停善舉。

不僅牛奶行業如此,像白菜價格過低,菜農無奈扔菜等事件也曾出現

過。“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看來老祖宗早就知道這個經濟學道理了。歸根結底,不論是“倒牛奶”還是“扔白菜”,都是市場的參與者根據現實情況做出的收益最大化的選擇,跟什麼“主義”沒有關係。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量 來源:知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tw.aboluowang.com/2016/0212/69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