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食物吃了100%得肝癌,一定要扔掉啊!

       

肝癌        

近幾年,肝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並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一般情況下,肝癌的發生跟日常飲食脫不了關係,長期食用保存時間過長或者發霉變質的食物容易誘發肝癌,因此一定不要吃發生霉變的食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聞到大米有了霉味兒,或者發現牛奶變酸了,又或者覺得食用油被黴菌污染了,那麼,趕緊把它們扔掉!因為食物發霉之後,微生物代謝會產生一種毒性非常大的強致癌物質--黃麴黴毒素,它是一種毒性極強的物質,進入人體以後主要對人的肝臟組織進行破壞。

作為人體的排毒器官,肝臟負責將人體的有毒物質分解轉化,當毒素多到肝臟無法分解的時候,就會留在肝臟中,肝臟中堆積太多的有毒物質勢必會傷害肝細胞,時間久了,肝細胞就會死亡。


很多人以為發霉的蘋果只有爛掉的部分被黴菌感染了,只要把這部分切掉,剩下的部分還是好的,也可以繼續吃,其實並非如此,一旦食物開始霉變,還沒有完全變質的那部分也已經進入到微生物新陳代謝的過程中,已經產生了大量肉眼看不到的細菌和毒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我們吃下去,很可能會出現急性中毒,發燒、腹痛、嘔吐、厭食等身體上的不適至少得折磨我們三五天,嚴重的甚至會在幾個月後發生中毒性肝病表現,黃疸、肝臟腫大、肝區疼痛、脾大、腹水、下肢浮腫及肝功能異常,還可能出現心臟擴大、肺水腫,甚至痙攣、昏迷等症狀。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注意食物的保鮮,不要食用保存時間過長或者變質的食物,雖然勤儉是一種美德,但它帶給我們身體的卻是致命的傷害!


對於已經發霉的食物,我們也要區別對待,明顯發霉的食物絕對不要食用,尤其是花生、玉米、瓜子、核桃等。即使是偶爾吃到一個有霉變味道的堅果,也要馬上吐掉並認真漱口,因為黃麴黴毒素在人體內是可以蓄積的,千萬不要嫌麻煩把它吞下去!購買堅果、花生、糧食等的時候,盡量選擇小包裝的,除非家裡有很多人。盡量不要放太久,吃的時候要先聞一聞味道,一旦發現味道不對就馬上扔掉。

對於輕度發霉的食物,可以採取一些去毒措施,放久了的植物油可能會產生少量的黃麴毒素,因此,不要看著超市特價就買個三五桶囤著,放久了的油不要生吃,可以等油熱後加點兒鹽,因為鹽中的碘化物可以去除黃麴黴毒素的部分毒性。

平時存放糧油和其他食品時必須保持低溫、通風、乾燥、避免陽光直射,不要用塑料袋食品。

如果發現家中的大米有了輕微的霉味兒,那麼在蒸煮前一定要充分揉搓,淘洗乾淨,因為黃麴黴毒素多存在籽粒的表面,搓洗可以去除糧食表面的大量毒素,用高壓鍋煮飯也比較適合去除大米的毒素。

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青菜中的葉綠素等物質能有效降低致癌物質黃麴黴毒素的毒性,並減少人體對黃麴黴毒素的吸收,研究人員指出,菠菜、西蘭花、捲心菜等青菜中富含葉綠素和葉綠酸。

       

父母與子女在飲食結構上具有高度相似性,所以如果父母得了癌症,那小孩的機率也會相對提高!!        

惡名昭彰的黃麴毒素!!        

黃麴毒素是惡名昭彰的真菌毒素,常讓人和發霉的食品聯想在一起。它們受到重視起因於1960年在英國發生了因餵食被真菌污染的花生粕而導致大批火雞突然死亡的事件。目前已知的黃麴毒素種類有B1、B2、G1及G2四種,它們是一類具有很強毒性和致癌性的低分子量化合物。這四種毒素以黃麴毒素 B1的毒性最強,常使動物及人類肝臟發生病變,實在不可不慎。

產生黃麴毒素的真菌不僅在花生中可找到,還可在玉米、小麥、燕麥、棉籽、樹豆等作物中發現。市售農產品由於受到自然環境、衛生條件及儲藏時間之影響,往往為黃麴菌寄生並導致黃麴毒素的產生。由於黃麴毒素具有極高的熱安定性,不易被一般加工方法所破壞或去除;且其毒性經動物試驗結果顯示在極低的劑量下,即足以導致癌症的產生,故防治此類真菌對於農產品的汙染,已成為農業界之重要課題。日常生活中要預防黃麴毒素的危害,建議在購買這一類的產品時,儘可能選購新鮮的、包裝完整的,並從外觀色澤觀察是否長黴;儲藏時要保持在乾燥陰涼通風處,一過保存期限就要丟棄。花生製品如花生醬、花生粉少吃。家禽類食入黃麴毒素的機會很高,所以應該少吃動物內臟(尤其是肝臟)。食物發霉應立即丟棄,不要食用,以避免遭受黃麴毒素的傷害。

       

 

發霉的食物不要覺得可惜,該丟的就是要丟,否則下次丟的就是你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