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人無善報?因果報應不虛
現實生活中,人們因為看到一些善良的好人遇到很多坎坷、苦難、早逝,而一些作惡之人卻榮華富貴、長壽,所以懷疑善惡有報的因果。下面這則流傳於民間的關於包拯的故事,可以讓人了解萬事有因果,眼見不一定是事實。
相傳,宋朝某地有一個少年父母雙亡,身有殘疾,乞討為生,但他心地善良,經常喜歡幫助別人。當地一條湍急的河上沒有橋十分危險,每當河床漲水時便無法通行,苦壞了當地父老。少年見此情景,想建石橋,便天天撿石頭,不管旁人的嘲笑,日積月累,年復一年,石頭堆成了小山。大家深受感動,一齊動手建造石橋,在一次鑿石時這個少年被崩瞎了雙眼,人們慨嘆老天不公。但少年卻沒有絲毫怨言,依然盡己所能幫助他人。橋剛剛建好,大家正在慶祝時,這少年竟被天雷擊中身亡。
包拯聽說此事,義憤填膺,在少年的輓聯上寫下「寧為惡,勿為善」。不久,宋朝皇帝太子降生,啼哭不止,眾太醫也無從醫治,束手無策。於是讓包拯想辦法,包拯見嬰兒肌膚如雪,嫩白的小手上隱隱幾個字,仔細分辨,竟是自己寫給少年的字,大吃一驚,慌忙去擦,字跡瞬間消失,嬰兒見了包拯就不再啼哭了。
此後,包拯通過游夢仙枕明了了少年的因緣,原來少年上世做惡多端,罪業甚大,償還那一世罪惡需三世惡報才能還清。神原來安排,第一世以殘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雙眼瞎了卻殘生;第三世遭雷擊暴屍荒野。
那孩子第一世轉生窮困殘疾,但痛改前非,只想為別人做好事。於是,神就讓他一世還兩世的業,讓他崩瞎了雙眼。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為別人做好事。神就把他第三世的業力也拿過來一世還,所以雷擊斃命。最後三世應該受的苦在一世就償還乾淨,來世安排他托生帝王之家,榮華富貴,享用不盡。通過此事,也是點化包拯,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因果報應不差分毫。
人生在世,誰能超越這因果報應之外?但是命運可以選擇,有了正確的選擇之後,順天而行就可以得到改變。果隨因變,兌現昭然。
棄惡從善,惡果變善果
有人說:某某行惡,反而發家致富;某家仁善好施,出現事業蹇滯,是何道理?這種情況時有所見。何也?作惡發家,只因祖宗積有善德,德澤濃厚,陰在子孫,故而享福。為善之家,如果祖有業緣,在目前雖然不順,可是惡報還完,定然發福。
清朝末年,在京東盧龍境內,有個老員外叫趙德芳,人旺財旺,富足豐食,老兩口有三個兒子,而且都娶了媳婦。
老員外六十大壽的時候,跟三個兒子講,自己用一桿灌了鉛的秤,大秤進小秤出坑過很多人,做黑心生意賺了錢,曾算計害死了一個賣棉花的和一個賣藥材的商人,其他被坑害的不計其數。如今良心發現,想到那些被坑的商人,就覺得如坐針氈、寢食難安。他決定棄惡從善,並自此樂善好施,做了很多善事。
但不幸的事情卻接踵而至,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大兒子得暴病死了,大兒媳婦改嫁;接著是二兒子暴病死了,二兒媳也改嫁;最後是三兒子暴病死了,三兒媳婦因有孕在身,沒能改嫁。
家裡連遭喪事,使趙德芳很難過,他不明白為什麼以前做壞事兒孫滿堂發財致富,如今積德行善,反倒喪門星進門,便開始懷疑因果報應之說。
這一日,趙員外的三兒媳婦要臨盆了,卻連續三天三夜生不出來。請了不少接生婆都束手無策。正在這時,一個遊方的和尚到門前化緣。聽說此事便告知有催生良藥,吃下去保證立時生。
趙員外趕緊把和尚請進來。三媳婦吃了和尚的葯果然生下一個男孩。趙德芳聽說得了孫子,大喜,對和尚千恩萬謝,擺席謝和尚,席間老員外請教和尚為什麼他棄惡從善卻惡報連連。
和尚聽后哈哈一笑,說:「你不必亂想,善惡因果的報應確實是如影隨形、毫釐不差的。我告訴你,你大兒子就是那個被你害死的賣藥材的商人,他投生你家是來找你要賬的;你二兒子是那個被你坑害死的賣棉花的商人,轉生到你家給你敗家來了;你三兒子也是你欠下的業債造成的孽緣,他本要給你闖下塌天大禍,而你最終會病痛窮極餓死。皆因你改惡行善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上天慈悲於你,先後把你三個敗家兒子統統收去,你這才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現今你的業報已經還完了。你這個孫子,將來能給你光宗耀祖,改換門庭。這是你行善積德得來的福報。」
趙德芳聽了,如夢方醒,也更加明確了善惡果報的天理。和尚又問:「你知道秤為什麼用十六兩嗎?這十六兩,代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外加福祿壽三星,所以,你少給別人一兩損福,少二兩損祿,少三兩損壽,給別人越少,損自己越多。你想想,一桿黑心秤,造了多少孽?」
趙德芳聽了,只覺背後冷汗直冒,腦皮發麻,感到后怕。虔誠的再次感謝和尚開導指教。發自內心的深信善惡因果報應分明,絲毫不昧不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