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國鳥琴鳥,華麗的琴鳥,鳥尾外觀酷似豎琴,極其珍貴。如果說,它的奇特外形尚不足以驚豔,那麼聽聽它的口技吧,完美模仿樂器,甚至人講話!會讓鸚鵡羞愧、八哥汗顏滴!
澳大利亞國鳥琴鳥
雀形目琴鳥科的兩種澳大利亞鳥,因求偶炫耀時尾羽展開的形狀猶如一張豎琴而得名。鳴聲亦悅耳。棲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林區,地棲。體褐色,色似雉雞。共1屬2種4個亞種。
琴鳥生活在澳大利亞東部桉樹林中,有大琴鳥、華麗琴鳥和 艾伯特親王琴鳥三種。雄琴鳥的羽毛非常美麗,十六根尾羽向前展開,形似一把七絃琴。不論是雄是雌,琴鳥都非常善於模仿各種自然及鳥類的聲音,但雄鳥更強一 些。雄大琴鳥為炫耀自己所佔領地並吸引異性,常就地取材,用林地上的廢物堆成小丘,作為自己表演的舞台。然後它自己在台上展尾開屏,大聲鳴叫,載歌載舞。
一隻雄鳥要佔方圓幾百米的領地,這樣的舞台它可以建上10多 個,並輪流去表演一番。琴鳥不但美麗壯觀,且能歌善舞。它不但能模仿各種鳥類的鳴叫聲,還能學人間的各種聲音。如汽車喇叭聲、火車噴氣聲、斧頭伐木聲、修 路碎石機聲及領號人的喊叫聲等。歌聲婉轉動聽,舞姿輕盈合拍,是澳洲鳥類中最受人喜愛的珍禽之一。
澳大利亞在把琴鳥定為國鳥後,政府出版物的封面、出口商品的包裝上和郵票圖案上都印有雄性琴鳥的圖案。這種珍禽生活在澳大利亞,對這個國家來說是一項殊榮。
澳大利亞國鳥琴鳥名稱由來
1798年2月,有幾位探險家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山區去尋找一種傳說中美麗的鳥。他們不知翻過多少山頭,穿越多少密林,終於,一位探險者捕獲了一隻美麗而不知名的鳥。這隻鳥全身羽飾金黃,像披著一件絲綢錦衣。它的尾羽非常發達,最外側的兩根長達0.6 米,並綴有白斑和美麗的V 字型赭斑,其餘14根 尾羽,在每根長長的羽軸兩側生著細絲狀的羽片。這種鳥大小似公雞,腳十分強壯。因此,探險者們認為它就是他們要找的山區雉。這一發現引起不小的轟動,科學 家們開始研究這種鳥。
研究後發現,這種鳥的外形很像雉類,如體形大小相近,腿粗壯,有發達的腳趾和長而直的爪,但是它們身體的內部結構不同。這種鳥有一個 原始的鳴管和一條較長的胸骨,說明這種鳥更像是鳴禽。但是,這種鳥鎖骨退化,而且尾羽共16根,這又跟鳴禽不同。因此,鳥類學家們認為,所謂的山區雉是一種很獨特的鳥,跟雞形目的雉類毫無關係。最後,經過反覆爭論,暫時把這種鳥歸入雀形目,獨立形成一個科。這種鳥羽飾華麗,炫耀時尾羽展開,很像七絃琴。因此,鳥類學家把它定名為琴鳥,它所屬的科叫琴鳥科。
觀看琴鳥的好地方
可以在沃寧山國家公園(Mt Warning National Park)和崗得瓦納(Gondwanan)雨林中看到阿爾伯特琴鳥。而在丹頓農區(Dandenong Ranges)和國王湖國家公園(Kinglake National Parks)以及皇家國家公園(Royal National Park)和伊拉瓦拉(Illawarra)地區,則能目睹更常見的較大的琴鳥。在鐵賓比拉自然保護區、塔山狩獵保護區(Tower Hill Game Reserve)以及澳大利亞東海岸的許多國家公園也是觀看琴鳥的好地方。
其實這個外型很像「神奇寶貝」的生物,是「琴鳥」!牠發出的聲音真的很特別,一起來聽聽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