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二○一五年台股市場中交易最熱絡的投資標的,絕對非股票指數型基金(ETF)莫屬。根據證交所統計,去年ETF掛牌總檔數有36檔,預估今年還會有債券、印度、香港、生技等不同主題的ETF搶市,總掛牌數可望超過50檔。
台股ETF總資產規模,自○三年來逐年成長,至去年底突破2055億元,觀察前十大ETF的總資產規模,站上百億元之列的就有7檔,連共同基金都不見得有如此規模。這種投資工具之所以能成為投資人的新寵,原因在它既簡單、績效不比大盤差、交易成本低廉、管理費不到共同基金的一半,最棒的是又可以像股票一樣隨時交易。只是,隨著ETF愈來愈熱門,各種新形態的商品相繼問世,產品更趨多元化,投資人若要拿來作為資產配置的一環,應該怎麼選擇?
一個帳戶 資產配置全世界
富邦投信量化及指數投資部主管廖崇文指出,由於ETF有追蹤指數投資的特性,因此在歐美國家是退休金資產管理機構最常用的投資工具,並且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告與投資實證,有超過90%的長期投資報酬率,是來自ETF策略性資產配置。
可是,一般認知退休族群最常用的投資工具應該是債券,難道能夠獲得長期穩定報酬的ETF,可以取代債券在資產中的部位嗎?廖崇文解釋,完整的資產配置,還是要有股有債,對於退休族群來說,退休後的資產配置,最重要的是要有穩定的現金流量,而這部分只有投資等級債券才辦得到,ETF是股票部位的替代工具。
在金融動盪的年代,投資專家呼籲投資策略要盡可能分散,投資ETF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只用一個帳戶,就將資產配置在全世界。元大投信執行副總經理黃昭棠表示,ETF主要是追蹤指數走勢,因此績效表現大致上會貼近指數的漲跌幅,「如果不知道怎麼布局全世界,不妨參考MSCI世界指數。」他說明,以MSCI世界指數中,各國家所占的成分權重,搭配自己對市場的看好程度做調整,再將少部分資金配置在已跌深的原物料產業,基本上就是很不錯的配置原則了。
不過,對於美國ETF商品鑽研多年的財子學堂講師Tim卻發現,「台灣人投資ETF還是比較偏向交易,還不像美國有資產配置的概念,這點從成交量就可以觀察出來。」光看今年三月一日ETF單日成交量的前三大標的:滬深2X(00637L)、上証2X(00633L)、T50反1(00632R),不是槓桿型就是反向型ETF,從這個趨勢中可以發現,台灣投資人還是追求短期的報酬居多。
由於近期陸股的震盪幅度太大,投資人基於獲利或避險需求,槓桿型、反向型ETF因而蔚為風潮。簡單解釋槓桿型ETF,就是一種將指數績效「加倍奉還」的產品,當報酬率為正時,績效就有加乘效果,當然,若指數下跌,損失也會比較多;而反向型ETF就是與大盤對作的投資產品,若大盤下跌1%,反向型ETF的報酬率就會上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