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政府必須重新找回台灣經濟的主體性,在中國經濟放緩、調結構後,台灣必須抓緊創新升級的契機。        

面對台灣經濟低迷,薪資長期停滯的窘境,準總統蔡英文上任前的學習之旅,也顯得特別忙碌。她為台灣經濟打拚的理念,也浮現出了一些拼圖,例如,她在接受本刊訪問時,率先提出「堆柴理論」,意思是說政府手上有很多木柴(政策工具),如果一根一根燒,柴就燒完了;因此,政府要先把柴架好、堆好,再去點火,這樣柴就會燒得旺。

小英講的堆柴,就是她及幕僚規畫出來的五大創新產業,包括:生技醫療、綠能科技、智慧機械、國際航太及亞洲矽谷。小英總統承諾將致力打造這五項創新研發產業,初步的規畫是以台南沙崙為中心的綠能研發中心;二是以台北為核心的資安,台中的航太及高雄的船艦作為基地的「國防產業聚落」;三是以桃園為核心的物聯網及智慧產品產業為主的「亞洲矽谷計畫」;四是以中研院為核心的南港園區,到竹北生醫園區,再到台南科學園區,形成線狀聚落的「生技產業聚落」;五是以精密機械產業發展最好的大台中,再加上台灣資通訊產業的能量,發展「智慧精密機械聚落」。

五大創新產業軸心 尋找活水與出路        

小英總統拉出這五大創新產業的軸心,除了兼顧區域發展平衡外,也考量全球產業發展潮流,同時也符合台灣下一個世代的需要,而為了讓這五大產業柴火燒得更旺,小英總統也透露新政府要研擬成立類主權基金,作為「國家級的投資基金」,由政府領軍,扮演「點柴火」的角色。但是最核心的精神是,這五大創新產業能不能轉變成巨大產業,並且帶領台灣經濟真正脫胎換骨,找到活水與出路,因為台灣經濟陷入困頓太久了。

歷任總統當選人都把「拚經濟」的口號掛在嘴邊,特別是阿扁總統說到「拚經濟」總是琅琅上口,但是,經濟不是用拚的,要衡量經濟的好壞有很多指標,像我們最常用出口數據,或用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來評估經濟的好壞。其實最核心的指標,是經濟總量的創造,台灣過去20年,我們在GDP產值的成長相對落後。小英總統要力拚五大創新產業,最核心精神是將這五大政府重點扶植的產業變成真正的產值。

過去20年,台灣經濟走過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二○○○年的科技網路泡沫;再到○八年金融海嘯,我們如果選擇這三個點來看經濟榮枯,可以發現台灣過去20年薪資凍漲、經濟成長停滯,關鍵就在國家經濟總量不能提升。

例如,九七年台灣GDP已有3037.27億美元,一直到○一年恐怖攻擊那一年,台灣GDP只有3004.5億美元,這段期間是台灣首度政黨輪替,新台幣一度貶值到35元兌1美元,換成美元的GDP總量,幾乎沒有任何成長。假如以二○○○年的3314.52億美元為基礎,到一五年的5235.67億美元,這十五年來,台灣的GDP總量只成長5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