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車站  由於原有的前站空間不敷使用,因此自1939年起原地改建為帶有現代主義風格的方塊型水泥建築(第三代車站,1941年落成,當時改稱「台北驛」),內部可用空間也因此增加不少。此外,1930年從民營收歸市營的公車,也以台北車站作為路線的主要端點站之一。   戰後,第三代車站持續留存使用,並於1977年南港調車場落成後,利用前站與後站間,原本的客車場用地增建兩座月台。由於位處市中心,過去公路局長途客運(現在的國光客運)的台北總站即位於前站兩側,加上行經車站附近道路並設站的市區公車、短程客運路線越來越多,大台北地區最大交通轉運站的地位因此逐漸確立;車站建築也成為台北市的交通地標,以及許多北上旅遊、工作或求學的中南部民眾對於台北的重要印象。   進入1980年代之後,隨著台北市區鐵路地下化第一階段工程啟動,第三代車站面臨被拆除的命運。1986年2月24日,在完成最後一次春節疏運任務後,第三代車站正式停用,並自3月1日開始拆除 1989(民國78年)現在看到的台北車站。        


       

       


       

(當年在地下化過程中建的臨時站,民眾誤以為是第四代站。)


       


       

       

(當年的第六月台是開往淡水的列車)


       

       

       

       

       

       

       

       

       

       

       

       

       

       

       

       

       

       

       

       


cL4mwaHQbGl2.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