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人的学问修养、身心状况,如何才能达到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的境界呢?只有一个办法,好好在混浊动乱的状态下平静下来,慢慢稳定下来,使之臻于纯粹清明的地步。以后世佛道合流的话来说,就是“圆同大虚纤尘不染”,不但一点尘埃都没有,即便连“金屑”,黄金的粉末也都找不着,务必使之纯清绝顶。        

  同时,我们还要认清一个观念。什么叫“浊”呢?佛学在《阿弥陀经》上有 “五浊恶世”之说。因此,我们古代的文字,也常描写这个世界为“浊世”。例如形容一个年轻人很英俊潇洒,就说他是“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相当现在穿牛仔裤的年轻小伙子,长发披头,眼睛乌溜溜,东瞟西瞟,女孩子暗地里叫声“好帅”一样。        

  生长在世局纷乱,动荡不安的时代里,我们静的修养怎样能够做到呢?这相当 困难,尤其现代人。人类内在思想的紊乱,和外在环境的乱七八糟,形成正比例的相互影响,早已不是“浊世”一词便能交待了事了。什么“交通污染”、“噪音污染”、“工业污染”、“环境污染”等等后患无穷的公害,又有谁能受得了?        

  因此,“孰能浊以静之徐清”,谁却能够在浊世中慢慢修习到身心清静?这在 道家有一套经过确实验证的方法与功夫。譬如,一杯混浊的水,放着不动,这样长久平静下来,混浊的泥渣自然沉淀,终至转浊为清,成为一杯清水,这是一个方法。然而,由浊到静,由静到清,这只是修道的前三个阶段,还不行。更要进一步,“孰能安以”,也就同佛家所讲的修止修观,或修定的功夫,久而安于本位,直到超越时间空间的范围,然后才谈得上得道。        

  这等于儒家的曾子所著的《大学》注重修身养性的程序“知止而后有定,定 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同一个路线,只是表达不同而已。如果我们站在道家的立场,看儒道两家的文化,可套句老子的话作结论:“此二者同出而异名”。        

  然而,由浊起修,由静而清,由清而安,这还只是修道的一半,另一半“动之 徐生”,才是更重要的。否则,那只不过是小乘的境界罢了。只管自己,未能积极济世,自己一个人躲到山上静坐一万年,那又与庞大的人群有何相干?因此,还得 “安以动之徐生”,由道体上起种种妙用。        

  此处的“动”,不是盲从乱动,不是浊世中人随波逐流的动,不是“举世多从忙里错”的乱动。世上许多人钻营忙碌了一辈子,究竟为谁辛苦为谁忙?到头来自己都搞不清楚。真正的动,是明明白白而又充满意义的“动之徐生”,心平气和,生生不息。我们也可以说一句俏皮话,这就是老子的秘密法宝吧!老子把做工夫的方法,修养的程序与层次都说了,告诉你在静到极点后,要能起用、起动。动以后,则是生生不息,永远长生。佛家说“无生”,道家标榜“长生”,耶稣基督则用 “永生”,但都是形容生命另一重意义的生生不已。只是在老子,他却用了一个 “徐生”来表达。        

  “徐生”的涵义,也可说是生生不息的长生妙用,它是慢慢地用。这个观念很 重要。等于能源一样,慢慢地用,俭省地用,虽说能源充满宇宙,永远存在,若是不加节制,乱用一通,那只是自我糟蹋而已。“动之徐生”,也是我们作人做事的法则。道家要人做一切事不暴不躁,不“乱”不“浊”,一切要悠然“徐生”,慢慢地来。态度从容,怡然自得,千万不要气急败坏,自乱阵脚。这也是修道的秘诀,不一定只说盘腿打坐才是。作人做事,且慢一拍,就是道理。不过,太懒散的人不可以慢,应快两拍,否则本来已是拖拖拉拉要死不活,为了修道,再慢一拍,那就完了,永远赶不上时代,和社会脱了节。        

  “徐生”是针对普通一般人而言,尤其这个时代,更为需要。社会上,几乎每 一个人都是天天分秒必争,忙忙碌碌,事事穷紧张,不知是为了什么,好像疯狂大赛车一样,在拼命玩命。所以更要“动之徐生”。如果作生意的话,便是“动之徐赚”。慢慢地赚,细水长流,钱永远有你的份;一下赚饱了,成了暴发户,下次没得赚,这个生意就不好玩了“动之徐生”,所可阐述的意义很多,可以多方面去运用。浅显而言,什么是“动之徐生”的修道功夫?“从容”便是。        

  生命的原则若是合乎“动之徐生”,那将很好。任何事情,任何行为,能慢一步蛮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