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即將到來,許多傳統節日必須要拜拜,過年拜拜時間非常繁雜,還需要特別注意農曆的日子;還不了解過年拜拜時間嗎?本篇為大家整理過年拜拜時間日程總表,新手的你一秒就能懂!
過年拜拜時間日程總表 一秒就懂
農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拜土地公
一般公司行號或商家,會在每個月的初二、十六祭祀土地公,這兩天又稱為「做牙」日,而農曆12月16日是最後一天做牙的日子,因此又稱為「尾牙」,這一天除了要祭祀土地公,公司行號也會藉此聚餐,感謝員工辛勞。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拜灶神與眾神明
農曆十二月廿四日是灶王爺(灶神)、地基主與眾神明回天庭回報述職的日子,送神一般都是在早上,有一說是愈早愈好,讓眾神早一點放假。送神之後,才能打掃神明廳,清理神案、神像、祖宗牌位、香爐、除去舊門神,準備換新。香爐中的香灰須於當日重新篩濾過,門神畫像則隨送神焚燒金紙時焚去。
以前台灣本地傳說,送神之後,廿五日玉帝會遣神下凡,代替已經上天述職的神祇巡視人間,所以當日不可當天曝曬褻衣、內褲。
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除夕-拜地基主、家神、祖先
正月初一的前一天是除夕,依大小月可能是29或30號。這一天要拜地基主,又稱「拜門口」,而後祭祀神明及祭祖。祭神後,會於神明像上貼上春花;祭祖之後,則會擺上發糕及米飯各一,插上紙作的紅花,稱為「飯春仔」。
農曆正月初一:開春-拜天公
這天一大早會前往廟宇、佛寺燒香,祈求新年吉祥。各大廟宇會在子時過後開廟門,許多民眾往往半夜凌晨就去排隊,準備在廟門一開後,搶拜第一柱香,稱為搶頭香,民眾相信搶得頭香者,會在今年得到神明特別的眷顧和保佑。
農曆正月初四:迎神-接財神、灶神與眾神明
迎神一般是選在近傍晚之時,俗諺有「送神早,接神晚」之說,在自家的神案或廚房面向爐灶擺供桌拜拜恭迎。接神之後,當年生肖犯太歲者,要在這天安太歲,沒犯太歲的可以點光明燈。現今臺灣諸多廟宇亦設有太歲廳殿,供奉值年太歲星君,供信徒登記祭祀。
家裡接神祭品一般建議為:
三牲(全雞、魚、五花豬肉)
四果(四季水果)
發糕一個
三小盤糖果
三杯茶水
金紙:太極金1份,千足壽金1疊(1疊是一千張),福金3疊(6壼是1疊),四方金3疊(6捆是1疊),甲馬1份,或直接準備20個金元寶和甲馬1份即可。拜拜完後別忘了開一下瓦斯爐火,代表灶神已歸位續職。
農曆正月初九:天公生
這天是玉皇大帝聖誕,稱為「天公生」,當天凌晨或者初八夜晚子時後,各家便開始祭祀,一直到翌日清晨七點前,傳統的拜法必須打開家中大門,穿戴整齊,由年長者在前帶領,後面依長幼之序順序上香拜拜。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上元節)-拜三界公
元宵節這天,台灣各地有結合當地習俗的慶祝活動,除了元宵燈會與猜燈謎之外,台北平溪鎮放天燈、苗栗(火旁)龍 (火旁 = ㄅㄤˋ)、台南鹽水蜂炮、台東炸寒單爺等。道教習俗方面,元宵節也是上元節,在道教信仰中,三官大帝又稱「三界公」,是神格僅次於玉皇上帝的神祇,地位崇高,而元月十五日就是其中的上元大帝萬壽之辰為「天官賜福日」,稱之上元節,這一天民俗中會藉以拜三官以求天官賜福,又叫「拜三界公」。拜三界公所用的祭品與拜天公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