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自己的情緒沒有任何辦法,心越來越束縛。
其實,如果心能想開一點、放鬆一點,「他們討厭我,沒關係,我正好去寂靜的地方修行,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有這樣的心態,對於任何遭遇,包括身體的疾病、生活的困擾、社會的壓力,都能扛得起,能堅忍。而脆弱的人,就很難支撐。
因此,面對抑鬱症,你的心要有力量。
你傷害了我的「我執」
有心靈疾病的人,往往自我太強, 一旦得不到認可,就覺得「他傷了我的自尊、侮辱了我的人格」……但在大乘佛教看來,這些沒有什麼,別人對自己不好,恰恰是修行的好機會。
不管是你的家人、戀人,或是同事、同學,當他正在侮辱你時,可以觀一觀「我」的心態是怎樣。這時候就發現,你對這個「我「太執著了,認為 「我很了不起」「我的人格是完美的」「我是天下第一」……有這樣的心態,別人稍微說你,就會特別受不了,傷心、鬱悶。
反過來說,如果你對自己的定位本來就不高,明白「我是凡夫,有很多業力、煩惱、過失,別人指出我的缺點很正常「,那別人再怎麼侮辱,你也不會在意。
其實「我」是個演員
我們的心之所以如此脆弱,一方面是凡夫的普遍特點,另一方面也跟我們接觸的環境,尤其是現代傳媒、影視的影響有關。
電影、電視里一般都有這樣的情節:別人說一句難聽的話,自己一定要馬上有「反應」,反唇相譏,或者臉色大變,千萬不能無動於衷。
從小到大,我們一直這樣被洗腦,慢慢就成了劇中的演員,演着斤斤計較的人生。對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都特別敏感,眼睛裏容不得一粒沙子。
這樣的人,遇到一點點刺激,也沒辦法抵抗。原因是什麼?自我太重了。
「我」這個東西,能活下去就可以了
因此,我們需要大乘佛教的慈悲觀。有了它,就不太關心「我」這個東西,只要能活下去就可以,更多的注意力會放在利益眾生上。
比如,當有人誹謗你,你會想:「如果我有過失,就該承受,別人指出來也很好;如果我沒有過失,那沒什麼好生氣的。所以,有人誹謗我沒關係,我能否幫到眾生才是關鍵。」能這樣想,你對一切就不會放在眼裡。
一個很想幫助別人的人,比較能承受侮辱。反之,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即使被微不足道的語言攻擊,他也咽不下去,凝成心結,久久無法釋懷。
現在的很多心理疾病,抑鬱症也好、自閉症也好,都是源於對「我」特別執著,心繃得太緊。假如對「我」不在乎,知道「我」不過是個假合,只要對眾生有利,怎樣都可以。那別人罵你、打你,都可以面對,心非常自在。
特別是覺得「誰都對我不好」的人,若能修習慈悲菩提心,即使全世界對你不好,也會坦然受之,「我這麼壞,是這樣一個業力煩惱的混合體,別人憑什麼要對我好?」
這樣想,痛苦自然會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