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上台已經一個多月,卻已爆發諸多爭議政策,使得民眾怨聲四起,名嘴砲轟連連。尤其林全內閣面對爭議議題的處理方式,更令人深覺前景堪慮。只要遇到批評或是爭議事件,新政府便會想要百般討好批評對象,而無中心思想。舉凡一例一休、亞洲矽谷、台新彰銀案等等,新政府的態度都是誰的批評力道最大,政府就聽誰的。

        於是原本最會溝通的內閣,如今已淪落成最會討好的內閣。

比方說一例一休,勞動部長郭芳煜在上台前,由於勞工團體的期待,而對外表示會恢復七天國定假日。然而上台後由於工商團體的施壓,又宣布維持取消休假的政策,引起勞工團體反彈。為了平息勞團的憤怒,又宣布恢復休假,結果又引發工商團體的抗議。最後政院還是拍板定案,要取消七天休假,並且修法推動一例一休。

如此反反覆覆,搖擺不定,本欲面面俱到,令各方都滿意,最後卻是並未討好任何一方,反而落入裡外不是人的窘境,得不償失。

這樣的爭議政策,在推動之前本可預料到必然引起勞工團體與工商團體之間的衝突與對立,然而林全內閣面對雙方兩邊的批評抨擊,似是未有任何心理準備,不知究竟要選擇哪一邊站,才會不斷左右搖擺,一下站在勞方這邊,一下又跳到資方那邊,毫無中心思想。

又比如台新彰銀案,林全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台灣金融需要整併,但因為二次金改被污名化,民併公的話會引起批評,所以他無法做。而唯一不會引起批評的方式,便是往後要求民營銀行都得去家族化,才能合併公股銀行。

然而照他所說的去家族化方向去實行,反而提高民併公的門檻,可能因此阻絕台灣的金融整併。既然覺得台灣需要金融整併,又豈能因為會被批評而不做?既然覺得二次金改是被污名化,覺得外界的批評無理,卻又聽從無理的要求,豈不顯得愚昧?

新政府這般鄉愿的態度,無疑將自己弱點公諸天下,代表他面對外界的批評,是依據批評聲量而非根據對錯來回應。只要有人罵的大聲,即便是顛倒黑白、扭曲是非的言論,新政府也會因此而退縮,甚至任人予取予求。

儘管新政府才上台一個多月,理應多給他點時間適應及成長,但反過來看,才上台一個多月,表現便已如此軟弱怯事,未來四年的施政之路,又如何能走得平穩?

        「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沒有人會尊重一個懦夫,林全院長再不找回他的膽識,繼續只求息事,不問是非,恐怕不止是變成最會討好的內閣,還會變成最快下台的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