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剩菜剩飯的危害 一位媽媽因長期吃。勤儉持家一直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雖說我也有剩菜剩飯留著第二天吃的習慣,近日卻有一位媽媽因長期吃剩菜導致胃癌,一年內身體狂瘦病逝!

  勤儉持家一直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雖說我也有剩菜剩飯留著第二天吃的習慣,近日卻有一位媽媽因長期吃剩菜導致胃癌,一年內身體狂瘦病逝!所以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我們的飲食還是要當心的。  

       

  人一旦生病起來,健康被消磨的速度是你無法想象的!

  這一年媽咪從60+kg到最後28kg,短短2至3個月就嚴重擴散,這過程的發生速度是我們完全預想不到的速度。

  我想致各位家庭這封信息,尤其是各位媽媽,我知道省吃省用是好行為,但是為了健康著想,請務必不要一直把剩菜剩飯留下!

  這信息不代表媽咪是完全因為這原因而導致胃癌,不過都有直接關聯的影響,純粹分享讓大家知道。

  冷凍剩菜,弄燒剩菜都並不代表殺菌,反而相反!冷凍剩菜還是會滋生細菌,只是時間比較緩慢,然而當你每一次弄燒剩菜,都會導致亞硝酸鹽(nitrite)含量提高超標。

  因為飯菜上的有害物質是可以耐高溫的,會讓食物內的亞硝酸鹽更多,長久下來亞硝酸鹽會導致食物中毒,對肝和腎都有不良影響,嚴重性則致癌。

  雖然剩菜剩飯內的亞硝酸鹽可以預防,但還是希望各位家庭每一餐煮足夠的份量的就好,這樣就可以避免剩菜剩飯的出現。這是每個家庭很正常的行為,卻會引發很嚴重的後果。

       

  一、概念及主要危害        

  亞硝酸鹽主要指亞硝酸鈉,亞硝酸鈉為白色至淡黃色粉末或顆粒,味微咸,易溶於水。外觀及滋味都與食鹽相似,並在工業、建築業中廣為使用,肉類製品中也允許作為發色劑限量使用。

  由亞硝酸鹽引起食物中毒的機率較高。食入0.3~0.5克的亞硝酸鹽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亞硝酸鹽中毒是指由於食用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含量較高的腌制肉製品、泡菜及變質的蔬菜,或者誤將工業用亞硝酸鈉作為食鹽食用均可引起亞硝酸鹽中毒。

  也可見於飲用含有硝酸鹽或亞硝酸鹽苦井水、蒸鍋水后,亞硝酸鹽能使血液中正常攜氧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因而失去攜氧能力而引起組織缺氧。

       

  二、毒性機理及主要表現        

  亞硝酸鹽中毒發病急速,一般潛伏期1-3小時,中毒的主要特點是由於組織缺氧引起的紫紺現象,如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結膜、面部及全身皮膚青紫,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鑒於以上原因,國家對食品中的亞硝酸鹽殘留制定了嚴格的限量標準,但由於高濃度的亞硝酸鹽不僅可改善肉製品的感觀色澤,還可大大縮短肉製品的加工時間,因此肉製品亞硝酸鹽超標的現象較為普遍。

  甚至少數不法經營者以病死豬肉先經過雙氧水浸泡漂白,然後再添加大量的亞硝酸鹽,最後經過加工而達到正常肉製品的色澤效果;還有添加大量亞硝酸鹽的臘肉只要經過一夜熏烤就可以達到正常熏烤十幾天的色澤和硬度,而且「格外光鮮」。

       

  三、亞硝酸鹽中毒的預防        

  亞硝胺致癌是可以控制的。熏腌食品在冷凍的條件下,就能阻止硝酸鹽的轉化,或食用時加入維生素C(最好是與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同吃)也可減少致癌作用。

  另外由於亞硝胺極不穩定,一旦食品和飲水被亞硝胺污染后,若放在日光下曝晒一會也會使亞硝胺消失或減少,因為亞硝胺在紫外線及可見光的照射下,就會發生光解反應,使亞硝胺分解,這樣可使我們誤食亞硝胺的機會大大減少。

  為了減少亞硝酸鹽對人體的危害膳食中一定要注意。吃火腿、辣肉、香腸一定要買正規廠家的產品。不要吃24小時以內的淹菜。不喝長時間煮熬的蒸鍋水。阻斷亞硝酸鹽向亞硝基化合物轉化。

  小結:為了健康著想,請務必不要一直把剩菜剩飯留下!

巧吃剩飯剩菜不得癌 如何健康吃剩飯?我們每天吃飯都會有剩菜,家裡一些人為了健康主張將剩菜倒掉,但也會有一些人捨不得,覺得一些美味的大魚大肉倒掉可惜浪費!那究竟是該不該吃剩菜呢?其實,不是所有剩菜都不能吃的,在處理剩菜時掌握一些原則和方法完全不用擔心致癌的問題,將健康和「浪費可恥」二者兼顧!菜譜為你揭秘如何吃剩飯不易得癌的方法。

       

  原則———剩葷不剩素,冷盤都別留        

  眾所周知,剩菜常有亞硝酸鹽過量的問題。亞硝酸鹽本身有毒,在胃裡與蛋白質相遇,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胺。有數據顯示,人體攝入的亞硝酸鹽80%來自於蔬菜。做好的素菜在溫度較高地方,時間一長,亞硝酸鹽含量會有所增加。

  此外,素菜中的營養更容易流失。這是因為一種食物中的營養素通常多達幾十種,其中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E都比較怕熱。而蔬菜的營養價值恰恰體現在豐富的維生素上,因此重新加熱的素菜,營養損失嚴重。

  食物中還有些不太怕熱的營養素,比如說鈣、鐵等礦物質。這些營養素人們通常會通過魚肉等葷菜攝取,因此熱一回,營養損失不會非常嚴重。

  所以,無論是從營養還是安全的角度,都盡量不吃剩的蔬菜。此外,需要提醒的是,冷盤不論葷素最好都不吃剩的,因為如果不經加熱,其中的細菌不易被殺死,容易導致腹瀉等不適。

       

  儲存———蒙上保鮮膜,涼透放冰箱        

  剩菜並不是絕對不能吃,保存條件一定要格外注意,涼透后應立即放入冰箱。

  晾涼再放是因為熱食物突然進入低溫環境,食物的熱氣會引起水蒸氣凝結,促使黴菌生長,從而導致冰箱里的食物霉變。涼透后,要及時放入冰箱,即使在冬季,也不要長時間放在外面,因為冰箱有一定抑菌作用。

  不同剩菜,一定要分開儲存,可避免細菌交叉污染。還需要用乾淨的容器密閉儲存,如保鮮盒、保鮮袋,或者把碗盤包裹上一層保鮮膜。

  剩菜存放時間不宜過長,最好能在5~6個小時內吃掉。一般情況下,高溫加熱幾分鐘,可殺滅大部分致病菌。可如果食物存放時間過長,產生了亞硝酸鹽以及黃麴黴毒素等,加熱就起不到作用了。

       

  回鍋———海鮮放姜蒜,肉菜加點醋        

  除了合理儲存,回鍋加熱也是保障健康的關鍵。剩菜在冰箱里儲存,吃之前一定要高溫回鍋。因為低溫只能抑制細菌繁殖,不能徹底殺死細菌。

  不同剩菜,加熱也各有技巧:剩菜中,屬魚蝦蟹貝最不耐放,即使在低溫下儲存,也會產生細菌,容易變質。所以,加熱時最好再加點酒、蔥、姜、蒜等佐料,這樣不僅可以提鮮,還具有一定殺菌作用,能防止腸胃不適。

  與海鮮、蔬菜相比,肉類比較不易產生亞硝酸鹽等致癌物,但一定也要將其熱透,最好加熱10分鐘以上,或微波加熱1分鐘以上。加熱時,不妨加點醋———肉類富含礦物質,這些礦物質受熱后,會隨著水分溢出。這些物質遇上醋酸就會合成醋酸鈣,有利人體吸收和利用。

       

  翻新———米飯做成糊,牛肉變肉鬆        

  米飯、饅頭等主食最好在第二天吃完,可以將米飯做成迷糊。澱粉類食物容易滋生葡萄球菌和黃麴黴毒素。這些有害物質高溫加熱下也無法被殺死。所以,如果兩天還沒吃完,即使看起來沒變質,也不要再吃了。

  肉類涼拌、炒菜皆可。醬牛肉、醬肘子等最簡單的變身方法就是涼拌,可把肉切片與新鮮蔬菜、調味料一起拌勻;也可以與胡蘿蔔、芹菜等蔬菜同炒。還可把醬肉剁碎,與青椒丁、香菜末等拌在一起,加在燒餅里做成肉夾饃。如果家中有小孩,把醬牛肉拍散剁碎,加鹽、糖、醬油炒成肉鬆佐餐也不錯。

  煎炸魚類,加熱后往往口感又老又硬,其實可以加入菜椒、胡蘿蔔丁等重新紅燒,以醬油和糖調味,就成了一道新菜。

       

 最近,關於「隔夜菜致癌」的說法被炒得沸沸揚揚。那麼,這種說法有無道理呢?大連營養學會常務理事王興國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久置確實會讓食物中的有毒成分增加。


       

 「隔夜菜」並不單指放了一夜的菜,放置時間超過8—10個小時,就應該算隔夜了。而導致食物中有毒成分增加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為食物中的化學物質產生了致癌物,如亞硝酸鹽,即使加熱也不能去除。另一個原因是在放置時受到了外來細菌的二次污染。以下幾種菜久置尤其有害。


       

 通常莖葉類蔬菜硝酸鹽含量最高,瓜類蔬菜稍低,根莖類和花菜類居中。因此,如果同時購買了大量蔬菜,應該先吃葉菜類的,比如大白菜、菠菜等。如果準備多做一些菜第二天熱著吃,應盡量少做莖葉類蔬菜,而選擇瓜類蔬菜。


       

 螃蟹、魚類、蝦類等海鮮,隔夜後會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損傷肝、腎功能。如果實在買多了,可以把生海鮮用保鮮袋或保鮮盒裝好,放入冰箱冷凍,下次再烹調。


       

  很多人都愛吃蛋黃軟軟的半熟蛋,可是這種蛋殺菌不徹底,再加上雞蛋營養豐富,格外容易滋生細菌,食用後會發生危險。如果蛋已熟透,而且低溫密封保存得當,隔夜再吃是沒有問題的。


       

 不論是野生的還是人工栽培的銀耳、蘑菇等,都容易殘留很多硝酸鹽。如果放的時間實在有點久,就只能忍痛扔掉。

  湯別放金屬器皿里。熬湯費時費力,人們往往熬一大鍋,一連吃好幾天。剩湯如果長時間盛在鋁鍋、鐵鍋內,會析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存湯的最好辦法是,湯里不要放鹽之類的調味料,煮好湯用乾淨的勺子盛出當天要喝的,喝不完的,最好是用瓦鍋或保鮮盒存放在冰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