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關於人性善還是性惡的問題,曆來都是有激烈爭論的,而且一直都不能找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早在儒家思想的學說里,孟子認為‘人之初、性本善’,
他認為人生下來都是善良的,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造成人敗壞的原因是由於後天性的‘習相遠’,正如孟母三遷故事所表達的思想。但是,荀子
就認為‘人之初、性本惡’,他在所著的《性惡篇》里,指名道姓的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論。我們聽聽兩種觀點都很有道理,也都符合我們所觀察到的人性真實的現
象。那麼,到底應該哪個答案才是正確的呢?如果沒有讀過聖經的人,確實是難以作出清晰踏實的判斷。讀了聖經以後才明白了,答案原來竟然是這麼簡單:兩種思
想都是對的。隻因為他們如盲人摸象一般,隻看到了人性的局部,沒有看到整體。就各自強調自己看見的那部分,輕易否定別人看見的那部分。聖經的話語是全備
的,能蘇醒人心。
聖經告訴既我們‘人之初、性本善’,因為神造人的時候,已經把是非之心放在了每個人的心里,所以,每個人都有良心。【羅2:15】 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里,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並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
同時,聖經告訴又我們‘人之初、性本惡’,因為墮落之後的人,每個人還沒生出來就已經帶有亞當的罪性了。所以,小孩子不用教,就都會自然表現出驕傲、自私、貪心等。【詩51:5】 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
原來,性善與性惡不是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是可以和諧統一的。所以,真實的情況就是:人之初,既有善的良心,又有惡的罪性。聖經也同意‘性相近、習
相遠’的這個觀察結論是對的,因為每個人生下來時,情形都是一樣的,個個都是小罪人、小亞當。誰也不比誰好,誰也不比誰壞。隻是後天的環境會讓某些人成為
了稍好一些的罪人,也會導致另一些人成為了更壞一些的罪人,反正還都是罪人。【箴18:24】 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林前15:33】
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是敗壞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