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防癌”成為了人人都關心的話題,但怎樣才能最有效地將“致癌分子“擋在我們的身體外呢?
近日,美國馬薩諸塞總醫院和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對13.5萬人進行研究,發現在可能引發癌症的因素中,飲食、吸煙和運動等佔20%~40%。
而以往刊登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份報告顯示,調整飲食可降低患癌風險。可見,癌症與飲食息息相關,尤其與下面十個字關係密切。《生命時報》綜合國外的權威研究並請教專家,教你從嘴邊防住癌。
糖
有人說糖會“滋養”癌細胞,雖然這一說法並不準確,但高糖飲食確實與癌症有關。瑞典科學家曾對8萬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發現過多攝入糖、甜飲料、果醬等食物會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吃糖會導致胰島素大量分泌,使胰島功能受損,成為誘發胰腺癌的潛在因素之一。
而美國 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今年年初發現,典型西方飲食中,大量糖的攝入可增加患乳腺癌以及癌症向肺部轉移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糖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0克以內,最好不超過25克。
燙
6月15日,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過熱飲品(如咖啡、茶等)可能會引發食管癌,“過熱”指的是飲品溫度在65℃以上。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喝咖啡、茶本身不會致癌,只是別喝太熱的。
中國人尤其吃飯講究“趁熱”,但過熱的食物會損傷食道黏膜。長此以往,黏膜反覆受到慢性損傷,就可能引發慢性炎症,進而增大癌變的可能性。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愛喝功夫茶、生滾粥的潮汕人,愛喝大碗燙粥的太行山區居民,常飲滾燙奶茶的新疆哈薩克人,都是食管癌、胃賁門癌的高發人群。
建議不要吃燙食、不要直接喝開水和燙茶,最好放涼一點再喝。小籠包、生煎包等帶餡食物吃的時候要當心。
咸
鹽和癌症也有“親戚”關係。日本胃癌高發,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攝取鹽分太多。吃得太咸會導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損傷,日久會增加對致癌物質的易感性,導致胃癌發生。
食物宜淡不宜咸,建議每日鹽的攝入總量應低於6克,同時注意食物中的“隱形鹽”,比如醬油、味精、調味料等,都要少用。吃飯口味重的人,最好多吃富含維生素 C的水果,能幫助阻斷致癌物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腌
魚乾、魚醬、臘肉、臘腸、腌菜等腌制食物風味獨特,但這類食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硝酸鹽,會在胃內被轉變為亞硝酸鹽,然後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具有極強的致癌性,會導致胃、腸、胰腺等消化器官癌變的幾率升高。
一份由美國癌症研究所與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聯合發表的報告顯示,食用培根等加工肉製品會提高下腹部癌變(如結直腸癌)的風險。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製品(相當於一個熱狗),將會提高18%的患下腹部癌症的風險。這些加工肉大都採用腌漬的方法製作。
建議盡量吃新鮮蔬菜、肉類,減少腌制食物的攝入。
熏
夏天大家更愛吃烤串,而熏肉、熏魚、火腿、豆乾等熏制食物也深受大眾喜愛。熏烤類食物在製作中,燃料不完全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的多環芳烴類物質,具有強弱不同的致癌性,強致癌物苯並芘就是其中一種。經常吃烤牛肉、烤鴨、烤羊肉等熏烤類食物,容易得食道癌和胃癌。
此外,烤制食物以肉類為主,而動物性食物攝入過多會影響腸內代謝,增加腸癌風險。
油
這裡的“油”,一方面是指高脂肪食物。《自然》雜誌近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肥胖、高脂肪及高熱量飲食是引發多種癌症的危險因素。高脂飲食可驅動腸道幹細胞數量激增,使之進行無限期地繁殖,並且分化成為其他類型的細胞,易於引發腸道腫瘤。
另一方面是指油炸食物,比如油條、油餅、臭豆腐,在煎炸時往往會產生多環芳烴。特別是反覆煎炸的油,其中的致癌物更多。
酒
研究表明,過量喝酒和肝癌密切相關;經常喝啤酒或其他含酒精飲料的人,結腸癌發病率高;而美國一份最新報告顯示,人們患胃癌的風險與飲酒量呈正相關。
中國癌症基金會建議,男性飲酒每天不超過20~30克酒精,女性不超過10~15克。
霉
由於天氣潮濕或者保存不當,花生、玉米、大米、高粱等食物很容易受潮,進而被黴菌污染,併產生有致癌作用的黴菌毒素,這種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物質之一,與肝癌的關係極為密切。
建議大家學會合理儲存食物,防止受潮霉變。
煙
吸煙會導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多種疾病已經成為共識,除了要戒煙外,這裡的煙還包括油煙。
國人喜愛煎、炒、炸等高溫烹調方式也需要改善,它們很容易產生大量油煙,其中夾雜著不少烷烴類物質等致癌物,以及類似於 PM2.5的可吸入顆粒物,都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
建議大家採用蒸煮等健康烹飪方式,炒菜時避免油溫過高,控制火候和時間,並打開抽油煙機。
懶
不少人懶得做飯,喜歡吃火腿、香腸等加工食品,還有的人習慣在外就餐,這樣做很容易導致油鹽攝入超標,帶來致癌風險。把上頓飯菜熱熱、湊合吃掉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態,但剩菜常有致癌物亞硝酸鹽的風險。
建議吃飯要按時、定量,吃新鮮的食物,盡量不吃剩飯剩菜。除此之外,懶得運動也會增加癌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