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後你靠什麼賺錢!
但是大多數人都搞錯重點了!
一個理想的工作選擇
有兩件事情很重要:一是「槓桿」,二是「彈性」。
「槓桿」讓你每投入一分,獲得一分以上的收穫
至於「彈性」則強調,每個選擇都該讓你的路越來越寬廣,而非越來越狹窄。
舉例說明,前幾年很夯的去澳洲當肉品工人,據說每星期就可領到25K台幣左右的薪資,超過台灣一個月的基本薪資,聽起來很不錯。
但這份工作的投入,可能體力佔50%、時間40%、技能10%、組織能力0%。
這樣的成本結構透露出幾個問題:
1. 體力與時間佔了最大比重,這兩者是隨著年齡逐漸下滑的資源
2. 技能佔比太低,而且除非未來一直殺牛,否則這技能的沿用性不高
3. 組織能力的投入為零,無經驗累積,但這卻是未來槓桿率最高的資源
千萬別短視眼前的利益,而要分析背後各項投資的比重(體力、時間、技術、組織能力)。
減少用體力、時間(勞工、上班族)
這類越用越少的資源來換錢,盡量多用技術、組織能力(例如管理、創新、創業)這類具有槓桿特性的資源來換取成果。
從25歲到65歲工作40年左右的人生中,
你的選擇才會越來越多,投資報酬才會持續上揚。
這就像我之前說過的
工作務必要找有累積性的,無論是累積人脈、經驗或是作品都可以,讓自己的價值會隨著工作的時間同步增加,這種工作才值得盡力做。
換句話說,沒有累積性的工作在大學打工做做就算了,千萬不要畢業後還持續做這類的工作,不然過五年十年後你會發現整個職業人生都白費,以後最先被淘汰的都是這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