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
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
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
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
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
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
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
於是他得到了啓發,
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
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
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
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
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 生智商很高,很聰明。
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跡又發生了,
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其實我們一生都在不同程度的催眠狀態中度過,
而我們也無意識地接受著各種催眠信息,
而這些信息,許多是來自我們的父母、親友,
我們最信賴的人,它對我們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
而我們接收的催眠卻有分為:"正向催眠" 和 "負向催眠"。
正向催眠
這些信息讓我們相信我是夠好的;我是可以成功的;
我是被愛的;我是可以信賴別人的;
這個世界是歡迎我,接受我的;
人生是有希望的,生命雖然有困難,
但同時可以不斷學習與進步,
是一段可以被享受的旅程…
負向催眠
這些信息讓我們相信:我是不夠好的;我無法成功;
我是不被愛的;我不重要;這個世界充滿危險;
我不能信任別人;生命充滿痛苦;我無法脫離苦海…
父母是天生的催眠師
根據最新研究成果發現,在0-6歲時,
人的大腦神經通路還未成熟,有近85%的兒童催眠感受性極高,
4-10歲的兒童最容易接受催眠暗示。
由於催眠的關鍵就 在於暗示的感受性,
而且孩子對自己的父母的言語與行為有很高的接受性,
孩子是最佳的學習者,
他們時刻以敏感於成年人三百倍的身心觀察、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
因此便為父母們的催眠術發揮威力提供了良好條件。
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小女孩被醫生診斷為多動症,
她的母親也深深地相信醫生的診斷
( 事實上,此時母親也無意識地接收了來自醫生的催眠 )
母親對女兒多動症的治療不得其法,
於是只好把她帶到了心理咨詢室,讓她接受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師做了簡單問詢之後,
讓小女孩獨自待在咨詢室中,
他帶著女孩的母親走出咨詢室,
出去之前咨詢師沒有把門關緊,而是留了一道門縫。
半小時後,咨詢師和母親在敞開的那一道門縫
當中看到--小女孩在跳舞!
『您的女兒是一個天生的舞蹈師呢!』咨詢師如是說。
後來這個小女孩成為了著名音樂劇《貓》的主 角,
並出演了《歌劇魅影》,
她成為了百老匯的一顆閃耀的巨星,
她是吉利安·林恩。
我們只需想象一下,
如果當年母親沒有看到女兒跳舞的身影,
也許她深深植入 的信念就是:
我的女兒是多動症,我的女兒是有問題的。
在這種信念的驅動下,她傳遞給女兒的也必然是負向的催眠,
不斷地處於問題狀態,那麼那顆百老匯的閃耀 巨星就不復存在了。
如果你細心去瞭解每一個被世俗定義為的「問題」孩子,
他們的潛意識必定都接收了許多負向催眠。
看到這裡,也許你已經發覺你在無意識中
已經給了孩子許多負向催眠。
那麼有沒有可能把已經施加在孩子身上的負向催眠
轉化為正向催眠呢?答案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