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直好吃的小編發現了一個特別好看的紀錄片--《主廚的餐桌》。 這部一共播出了3季的紀錄片,影片分別記錄了來自意大利,美國,阿根廷,澳大利亞,瑞典......世界各個國家的名廚的廚房生活,可豆瓣評分居然每季都在9.2分以上!
除了片子本身恢宏大氣的製作之外,關於食物、信念、堅持與創造的故事,動人心魄,讓人每看完一集都覺得正能量滿滿。 第三季的第一集,更是將美食文化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讓食物不再只是為人類提供能量而存在,還能為人類提供精神的力量。 這一集,說的卻不是一位廚師,而是…別急,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她的故事…
世界上最高貴的料理,並不在紐約、或是哥本哈根。 韓國的一所偏僻的寺院中,一位59歲的尼姑,站在了世界素食料理之巔。
--《紐約時報》2015年10月刊
辭親割愛,感念父母恩
“一個女人要想找到一個好丈夫,就必須得有隨手做出七道菜的能力。”
這是她年幼時,父親曾對她說過的一句話。
從小在農場長大的她,沒有上過那時候的“某東方”學烹飪,但是卻從7歲起就會做手擀麵,多年後,她做得一手好菜,卻沒有如父親所說去找一個好丈夫…
因為那一年,她出家了。
其實最開始,她並沒有想要出家,用她的話說:“只是想住在深山里的一間屋子裡,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一直一個人生活下去。”
直到17歲那年,她踏進了寺廟。 在第一次走進寺廟時,她才真正體會到了自己一直嚮往的,自由的感覺。 兩年後,她正式落髮出家。
出家後的日子很艱苦,父親卻是最煎熬的那個。 “我會讓你住在山里,但是我會很傷心。”連住在山里都會傷心的父親,面對孩子出家,一輩子不能體會家庭之樂,無法享受肉之美味,孑然一身,無所依倚,更是無比的傷心難過。
可是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剝奪女兒的快樂,去要求她滿足自己的安排,而是選擇默默的支持她
許是一直無法放下這顆惦念的心,在她父親79歲那年,他來到了靜觀所在的寺廟,他說:“我要自己來感受你為什麼過這樣的生活。”
寺院沒有肉食,食素多日後,父親還是無法習慣,他擔心女兒過的辛苦,不禁問道:“僧人能吃到的最好的食物是什麼?”
靜觀為此,去深山里採摘了蘑菇,用香油和醬油將其在鍋中炸熟,讓父親在臨近的大山中聽泉,感受大山,安靜的品嚐。 也正是這最簡單的一餐,徹底顛覆了父親的看法:“這比肉好吃多了,有了這樣的食物,你確實不再需要吃肉了。”
父親向她鞠了三個躬,就轉身離開了寺廟。
可是誰也不知道,這竟是他最後的時光。 想來是看到女兒過得自在安好,他便能放下一直牽掛著的心,一周後,他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順其自然,與天地交流
“我想和天地交流,我想通過美食和每個人交流”。 這是她一直以來的堅持。
秉著這個信念,她開始了她的僧侶生活。
她種植的蔬菜,整年時間依賴著自然、宇宙、土地力量以及人力茁壯生長。 從不施農藥治虫,或者用某些化肥來“拔苗助長”。
一般名人們的花園,都極具設計感。 反觀靜觀師太的花園,雜亂無章,分不清楚花園和森林的界限,或者說,根本就沒有界限。 她將一切與自然分享。 僅用人的勞動力來開墾土地,再將種子播撒於土地之中,剩下的便交由空氣、水和陽光,任由日曬雨淋,無論風霜雨雪,植物們總能隨遇而安,開花結果。
晚上偶爾有野豬來偷食南瓜,她也不會驅趕,會讓牠吃個痛快,因為這就是自然。 這也是她一直提倡的--純天然食材的概念。 但是,卻並不是我們常說的“有機食物”的概念。
其實,最完美的料理源自對身體最健康、味道最自然的食材,產生於與水果、蔬菜、調味香草、豆子、蘑菇及穀物之間的緊密關係。 在她看來,廚師與其使用食材之間的關係應該是親密無間的。
所以,所有的食材都由她親自種植,親自採摘,再親自烹飪。 “我親自種植它,並將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雨水、太陽、土壤、種子,它們是我的烹飪大軍,這是順其自然。”
在寺廟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修煉....她將禪文化與飲食結合一起,把廚藝與佛法融匯貫通。 人與食物,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天人合一。 她一直沒有忘記的,就是這顆不變的初心。
我不是廚師,我只是一介僧侶。
“我不是廚師,我只是一介僧侶。”作為素食廚藝界的泰斗,靜觀師太卻在影片一開始,說了這樣一句話。
而她又確實因烹飪而出名。 面對這些,她沒有反對,沒有刻意強調,“人們為了美食慕名而來,那為什麼不通過美食去傳達禪,傳達佛法呢?”
慢慢的,來得人都體會到了一種別樣的感受:“師太的料理是關於覺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熟思和關心,是一種特別的關心方式,甚至比你在最好的餐廳中,所體驗到的關心還要好。
在寺院裡漫步,你會發現,靜觀師太的食材庫裡還有一種稀有的配料——時間。 對她來說,烹飪可能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遊戲。 她喜歡與時間遊戲,而其中最擅長的,便是發酵。
在原材料中加入少量的調料,靜置於空氣之中,不作為地交以時間,然後等待奇妙的化學反應產生。 食材於時間的流逝之中發生了轉變,這是一個質變的過程,再普通的食材也於其中獲得了新生。 看似不作為,卻能產生奇蹟。 她說:“在食材的轉變之中,你能看到過去、現在、未來,能看到時間的循環往復。”
而在所有發酵的食物中,她最擅長的就是醬油。 醬油是齋菜裡重要的一味調料,而時間的奇妙造就了美味的醬油。 在製作醬油的過程中,師太說“她得以在先人的智慧中復活,如同他們重生”。 而此時時間的概念卻又得到消解,何人、何時、何地都不再重要,而是所有的一切在現在這一刻得到交融,而最重要的便是活在當下 。
她擅長將最新採摘的食材和長時間發酵的東西相搭配。 於是,你會發現,在寺院的一個屋頂上,露天擺放著一些甕和缸,裡面正在進行著難以察覺的活動。 那些都是她的秘密武器:正在慢慢發酵的醬油、大醬和辣椒醬等調味品。 有些醬料發酵的時間不是幾週,而是數年。
她通過食物傳達的不僅只有這些,還有傳統與健康的回歸。 在烹飪中,只要有威脅到身體健康的食物佐料,她都不會用。 比如糖有防腐劑的作用,所以她做菜的時候基本不用糖。 這也就是齋菜為什麼更有益身心的原因之一。 (愛吃糖的小編知道後眼淚掉下來…)
她說,如今年輕人的飲食習慣也被改變了,他們的飲食習慣漸漸西方化。 隨著速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得了肥胖症,身體呈現亞健康狀態。 為了改變這個狀態,她開始在全州大學(韓國400多所大學裡排名第30的重點大學)烹飪藝術系教課,要將健康的飲食文化傳播給更多的人。
她會介紹僧侶餐的內容,而目的,也只是讓人們回歸本真。 食物不再只是為人類提供能量而存在,還能為人類提供精神的力量。
在這部影片找到她拍攝時,她已經與Michel Bras、Alain Passard、Dan Barber 以及David Kinch 等國際烹飪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站在了同一行列。 她不是哪個餐廳的主廚,沒有顧客,也不曾出版過烹飪書。 她沒有上過烹飪學校,也不曾在一家等級森嚴的四星餐廳一步步努力晉升。 她的名字未曾上過任何一個年度全球最佳廚師榜單,但是她和榜單上的那些人等量齊觀,不會遜色,只會超越。
她做菜不為名和利,她沒有想著如何不斷宣傳自己,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她做的菜,就遵循了佛教禪文化而演變出來的一種藝術。
吃了她的菜,身體真的會發生改變嗎?
不見得,也許身體會更健康一些。 我覺得真正改變人的,是她食物裡所蘊含的那種精神力量
如今的她,依然在她那簡樸自然的菜園子裡採摘烹飪,但她似乎知道,專注在當下能擺脫原有的領域,而進入更廣闊的世界,於身,於心,於世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