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談論的是早前日本被禁播的「恐怖紀錄片」片名為《靈異咒》

紀錄片以一卷殘帶的方式進入我們的眼帘。

  

相信看慣了恐怖片的你,看到這個畫面就已經明白了導演的用意。

不用猜了,《靈異咒》確實是一部被稱為「日本版《女巫布萊爾》的紀錄恐怖片」。

  

他採用了「錄像帶日記」的方式,把男主人公——著名怪奇作家小林雅文——追尋採訪傳言鬧鬼的經過,以及最後禍及自身的悲劇,如實的展現到了觀眾們的眼前。

  

和絕大多數紀錄恐怖片面臨的窘境一樣,《靈異咒》唯一的也是最著力的問題,就是如何讓觀眾們相信紀錄片里的一切都是真實存在的。

  

而鍾情於民俗傳說的著名恐怖片導演白石晃士,通過模仿電視節目的效果,將「邪教、詛咒、靈異」結合在一起,用大量的鏡頭特寫與道具的細節布置,以及巧妙的心理陷阱,將偽紀實風格發揮到了一個全新的格局。

  

比如「瑕疵」

在影視節目的製作過程當中,「瑕疵」或者「穿幫鏡頭」是大家最想要避免發生的意外。

然而在《靈異咒》當中,導演白石晃士卻反而刻意利用了這些「意外」,營造出了一種「真實感」。

  

(怎麼也對不準的虛焦)

  

(畫面嚴重曝光過度)

  

(機器隨便一放的傾斜角度)

讓人們在觀影的過程中不住的發散思維,去想像對比如果自己拿著DV拍攝的效果,正是眼前的這種畫面。所以……這真的是沒有經過處理剪輯的……真實事件?

  

Sponsored Links

再比如「線索中斷」

咱們前面說過,代入感是觀眾產生恐懼的重中之重。

那怎麼才能讓大家產生代入感吶?答案就是不停的推翻自己設下的問題,不給觀眾自己思考的時間,用一個又一個的突發事件,不停的掌控著觀眾們的注意力。

  

(這兩位死於五天後的意外)

  

(所有被採訪過的人都死了)

當你發現每一個被主人公小林雅文採訪過的人都會意外慘死以後,你就會被這種帶有「傳染」特性的恐怖詛咒,占據所有的精神。

而眼前那個一息尚存的美女演員,將會有著怎樣的下場,是跳樓?是割腕?是上吊?還是什麼想都不敢想的殘忍死法,就會在接下來的每一個她的鏡頭之中,讓你寒毛直豎。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親歷現場」

無論前面如何鋪墊,偽紀錄恐怖片的最後必須讓主人公親歷現場。這樣才能把之前所有的線索和疑點串聯,還原完整的事件全貌。

  

主人公小林雅文在終於探訪清楚「恐怖詛咒」和「系列死亡事件」的真相後,毅然決然的親歷了一切起始的源頭。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凝視黑暗的人,終將被黑暗吞噬……

  

我知道很多朋友,非常不喜歡「偽紀錄恐怖片」。

倒不是說恐怖不恐怖,或者故事講的好不好。而是偽紀錄片為了追求「真實事件」的效果,往往會採用一種非常討厭的拍攝手法——「玩命兒晃動鏡頭」。

  

很遺憾,無論故事上講述的多麼成功,《靈異咒》在鏡頭組接上,依然沒有跳出「玩命兒晃動」框架。

在電影的最後,主人公小林雅文帶著我們深入禁地,探尋真相的那一刻。確實晃的有點兒過……差不多7分鐘左右的時間,沒有一個鏡頭是穩的,弄得我都有點兒想吐……

  

但要我說,對於最後這段大揭秘的晃動鏡頭的必要忍受,絕對是值得的。

  

也就是說,最後這一段的「晃動鏡頭」並非是為了噱頭,或者說為了偽紀錄片的真實性才刻意追加的。

而是到了這裡,必須通過這樣的主觀鏡頭,才能將主人公小林雅文的緊張與慌亂恰如其分的傳達給觀眾朋友。

  

最後,影片的結局自然還要來個小反轉,把我們以為已經解決的可能性徹底推翻。

好像《咒怨》和《午夜凶鈴》一樣,這種源自我們自己的詛咒或者惡意,只要人類不絕,只要仍然有人相信,那麼自然會不停的傳承下去。

  

精彩影片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