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役身分會有爭議其實有很多層面,比方替代役的標準不一,早期的替代役是以體位等第為分判標準,阮經天或是許多藝人,第一個被批判的點,就是他們明明在舞臺上,就是能跑能跳,為什麼一到了兵役科體檢,就會成了不符合常備役的替代役體位呢?
近年來替代役改用抽籤,檢選的條件放寬,這點質疑就會慢慢不能成立。酸林飛帆的點就要往後推,也就是為何他在鄭南榕的追思會上,高喊「我是林飛帆,我支持台灣獨立!」卻要去抽替代役,因為台灣獨立的行動,很可能會引發戰爭,如果你的聲明會引發戰爭,以台灣的地理位置與戰略條件,常備役與後備役的人數有一定的需求,做為一個「台獨支持者」,卻不願意服兵役,這就很有討論的空間了。
當然還有一些很複雜的支微末節,比方林飛帆在很多場合裡,是不會喊台獨調性相對溫和的,還有大量刪減國軍人數,推動募兵制的政策,其實也非常值得討論。林飛帆在鄭南榕的追思會,直接高喊台獨,很可能是配合現場的情緒煽動性語言,他其實也是緩獨派的,所以他不需要直接服常備兵,因為他也不贊成戰爭,那麼,酸他的人就沒有辦法以他支持台獨的立場來酸他沒當兵。在來就是政府推動募兵,本身就是一項有問題的政策,要嘛就全部當常備役,只有體位不合格得免役或服替代役,那麼這樣也沒有資格酸林飛帆,因為你既然給人家抽,人家沒動手腳抽到去一般單位當替代役,就是合情合理,你酸他,說當兵多屌多屌,其實就只是你的時空背景與當今不同,你的心底不平衡。
但假使林飛帆真的是一個極獨急獨者,卻又選擇不當兵呢?我覺得這要酸他也不是能完全酸的下去。前兩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王者之聲〉,裡面的英國國王,在面對希特勒的時候,也並沒有拿起槍,直接衝去德國跟希特勒對幹,或是學濟公裡面,上請玉帝批准跟他單挑,而是用一種語言的方式,來凝聚他的國家。其實林飛帆的調性應該比較接近這一種,就是乎口號,要大家去打仗的,但是大家願不願意為他死,這就很有討論的空間了。畢竟佔領立法院不會有太大的生命危險,但是跟中國對幹就一定會死人。
然後真的所有人隨著林飛帆上戰場,他也會被質疑。比方昨天我看新〈三國〉,劉備以漢中王之名,揮軍攻打魏王曹操,在荊州的關羽假行,帶了五萬精兵去打另一頭,曹操的樊城。大戰在即,曹操手下的老將徐晃趕來救援樊城,但久攻不下關羽的城寨,此時,徐晃下馬,大喝傳令:「五千名攻寨士兵在前,五千名督戰士兵在後,攻寨士兵向前,有退後者,督戰士兵立刻砍下他的頭,然後自己遞補。」
說完這段話後,徐晃抽了劍說「我現在也是攻寨士兵了!」
萬一真的打了仗,林飛帆就幹不了這事,因為他只是一個用言語煽動他人的替代役,沒有辦法成為與多數人共死生同進退的老徐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