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中評社 束沐攝)

  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記者 束沐)“我很喜歡台灣的生活節奏”“台灣人很親切”“老師向我推薦了園藝專業”……昨天下午,一群即將赴台的大陸青年人在北京706青年空間舉辦了一場熱烈的討論,他們聽取了已赴台學成歸來的學長們關於在台學習生活的分享,交流著他們赴台學習的意願、疑問與期許。經過近三個小時的座談交流,赴台陸生“新鮮人”們對未來的學習生活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外號為“大白”的張逸帆曾在台大政治所獲得碩士學位。在台學習四年期間,他經歷了“太陽花學運”,擔任台灣雅虎、“觀策站”專欄作家撰寫時評,也曾因《夾縫中的陸生》、《你們的健保很好,但我從未像你們乞討》等文章在台灣社交網路“爆紅”,被島內媒體、政治人物轉載、引用與熱議。此次活動邀請到張逸帆介紹赴台學習心得。  

在學業方面,大白回憶說,在台學習期間,他用前兩年主要修學分,後兩年用於寫論文,由於他的導師對學生非常嚴格,再加上台大政治所對陸生而言是出了名的“難畢業”之地,所以去年八月當他以十三萬字的論文通過口試,成為了2011年台灣開放陸生就學以來,第一位從台大政治所獲得碩士學位順利畢業的大陸學生。因此,他建議即將赴台學習的大陸學生要踏踏實實搞好學業。  

在生活方面,大白頗有感慨。他說,一般去歐美等外國留學前,留學生都會花時間了解當地的語言、文化、風俗,而陸生去台灣學習前也要做功課,不要以為那裡也說中文,於是就不好好做準備了。他以前兩年曾經出現過的,一位陸生在聽到台灣學生稱呼大陸為“中國”後怒而竪中指,進而被台灣媒體炒作的事件為例,表示陸生赴台前更應該要對台灣的社會、歷史、文化做全面的了解。他回憶說,當他到台灣的第一年,就讀了三四個不同版本的台灣史書籍,了解對歷史文化不同立場的解讀。

活動現場(中評社 束沐攝)

   “進入圈子的目的不是刻意迎合這個圈子,而是去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談及在台灣期間的人際關係與交往,大白說,他在台灣遇見了人生中最好的朋友,在台灣期間不僅一起吃宵夜辯論問題,直到現在他們都保持來往,分享一些生活中的心得。  

健保問題是當前島內陸生議題中的熱點問題,時常就會被島內媒體和政治人物反覆炒作,他本人的評論文章也受到一部分台灣網民的批判。對此,大白認為,台灣的政治環境並不是我們從外面看到的那樣。“認真你就輸了”,他說,台灣政壇和媒體的一些言論很容易讓人動怒,但事實上是被操弄出來的。面對台灣網路輿論或虛擬世界對大陸的各種敵意,大白指出,這雖然在現實生活不會轉化為對陸生個人的攻擊,但會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因此,他認為陸生在台期間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不要因為敵意而選擇做一隻刺蝟”,他以自己面對這些壓力的方法為例介紹,他一方面會體驗、感受這種壓力,另一方面也會調整自己,保持理性心態。張逸帆最後表示,去台灣學習是一個很特別的選擇,會直接感受到兩岸關係的氛圍。  

活動結束後,發起這場聚會活動的外經貿大學畢業生、即將赴台大學習的朱伶俐對記者表示, 2011年對大陸學生開放赴台攻讀學位以來至今已經走過了六年,“對於赴海外留學的學生來講,赴台留學相對比較陌生,網路上沒有觸手可及的留學經驗可以參考,同時赴台留學又比較特殊,由於政策規定等因素,台灣留學有較多的限制和規定,對於赴台讀研的學生來講,內心肯定存在很多疑問”,她說。  

朱伶俐表示,此次獲得通過學長們的分享,解答了參與者很多疑問,也讓2017年赴台讀研的同學吃了一顆定心丸,對即將開始的台灣生活更了解也更有信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