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友問,是不是地藏經只能清凈粗大的業,而法華經和藥師經只能清凈細微的業?

地藏經和法華經,藥師經,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本尊的部分。地藏經的本尊是地藏菩薩代表,藥師經以藥師佛,八大菩薩為代表。法華經主要以藥王菩薩,普賢菩薩為代表。因為菩薩願力的不同,所以在懺悔業障上,功能也有所不同。

比如,有些人念普門品求子,卻求不到。原來是他缺少了懺悔業障和廣修供養的部分。也許過去有過墮胎流產、邪淫、殺生等,這些惡業要懺悔。廣修供養,包括要供僧、造佛像等。為什麼我不提放生呢?放生的緣起法和求子的緣起有些差別。懺悔和供養,這其實屬於地藏法門的部分。你沒有修好這兩塊,你就很難把普門品的,那種普門示現的能量給開發出來。所以,我往往叫他們先念地藏經。念了地藏經,他們會知道,要懺悔,要供養培養福報。

無論你修什麼法,尤其是禪宗的,或者密法的部分,你沒有地藏菩薩的法做基礎。你要修上去就很困難,修一半就掉下來了。很多人學佛越學越沒有信心,他就是基礎不牢固,業障重的緣故。甚至有些人學教理的,往往更容易讓人對因果失去信心。大腦的理解方式,很多時候常跟生命的體驗,是相反的。

比如講一個生病的問題。很多法師也講,生病了自然去找醫生。如果修道人,連這個病都搞不定的話,那學的太多的,都是理論了。有時候還是念經實在,念經能消災、治病,這些案例都很多。所以大腦理解的,就是病就要找藥物,所以你把佛法當成知識來學,你自然解決不了病的問題。很值得我們去反省的。我們很多時候把佛法當成知識系統在學,這很危險。

不是說地藏菩薩只能消除粗大的業障。而是地藏菩薩特別的慈悲,他的願力就在於救業障重的眾生。是他願力在加持。這麼多菩薩,為什麼只有觀音、地藏,大家感到最親切,因為他們願力,跟娑婆世界的苦難比較相應。這些大的苦難都無法解決,你想要跟藥師經和法華經起很強烈的感應,還是比較困難。

首先,法華經和藥師經,對一個人持戒上就更加嚴格。法華經開示四安樂行,這都是菩薩的行為。藥師經講要八關齋戒。真地能做到的,不多。你做不到,你就很難起大感應。做到了,感應就很強烈了。所以要從地藏菩薩願力開始。

等你清凈得差不多了,然後修法華經和藥師經,就事半功倍了。所以如果要講次第,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次第。胎藏界中,從福德門進入,就要從地藏院到觀音院,這也是次第的一種方式。地藏菩薩那裡熏陶得差不多了,再去觀音菩薩那裡學慈悲。這也是成佛的次第。

但還要講一點,地藏法門,不是僅僅念地藏經才是。念所有的大乘經典,都屬於地藏法門的部分。單獨按照誦經的部分來講,你念金剛經,法華經,停留在念的層次,還是地藏菩薩護持的範疇。所以觀念上不要太狹隘。

從業障相來看,我們比祖師差太多。許多祖師,不到十歲就出家,念法華經幾遍就記住了。他們是再來人,也沒有世俗的污染。但我們不同,都在世俗中污染、造業,帶著一大堆的知見和業來進入佛門。加上本來福報又不足,想要念經都有各種障礙,還想要修更精細的法?所以我們業障算特別重的一種。福報和智慧,比古來的祖師都差太多了。地藏經文字算最簡單的了,可很多人都記不住,更何況來個更深刻的般若經,或者其它經典。很難。

但如果你地藏經背熟了,其他經典可以去背一背,倒是挺好的。有些人修地藏法門,就困死在一部地藏經。其實佛門廣大,佛經中有各種寶,除了地藏經,還要背其它經,尤其是《法華經》和《金剛經》。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