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1931年發動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的災難,對中國社會發展與進步產生嚴重滯礙作用。中國從此時開始了長達14年的抗戰。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竟然是一個中國女人。
這一切,還得從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開始說起。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國力開始上升,但由於1890年發生了世界性的的經濟危機,日本工業陷入絕境,工廠大面積停工。再加上連續兩年的飢荒,當時的日本,國內矛盾非常尖銳。為了搶奪資源,轉移尖銳的社會矛盾,日本發動了甲午戰爭。這種情況下,雖然中國在戰場上節節敗退,但還是有很多人對這場戰爭的結果非常看好。因為此時的日本早已是強弩之末。而大清卻是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只要堅持下去,那麼日本必定會以慘敗收場。英國的泰晤士報更是直接評價“只要大清這麼繼續敗下去,大清必勝。”
然而,有一個人卻在此時萌生了投降的想法,她便是慈禧太后。此言一出,在朝廷內引起了軒然大波。當時中國有10個省的巡撫表示強烈反對。朝廷柱石張之洞,更是直接上書大罵慈禧。可慈禧不惜背上千古罵名也要投降,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原來,慈禧也有著自己的考慮。因為這場戰爭名義上的指揮者是光緒,若是此戰勝利,光緒的名望將會大大提升,這對自己是不利的。再者,慈禧知道,漢人對他們滿人的統治是非常不滿的,如果時間拖得太長,那麼漢人很有可能會發動暴亂,以當時的滿人的實力是絕對抵擋不住,滿清的政權將會在她手上結束。還有一點就是,當時慈禧正在慶祝自己的六十大壽,而甲午戰爭打斷了自己的這番雅興,這讓慈禧很不開心。因此還是早點結束為好。
最後,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將台灣和澎湖列島割讓給了日本,並賠償2億兩白銀。日本也因此度過了危機,並發展壯大,軍國主義得到了極大的膨脹,為之後的侵華戰爭打下了基礎。如果甲午戰爭堅持到了最後,中國取得了勝利,這無疑會鼓舞全國人民的士氣。此消彼長之下,或許在此之後的侵華戰爭就不會發生。
中國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