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也會傳染?為什麼夫妻都會患上?

健康Q博士 2017-06-21 07:35

小寧的母親60歲,10年前確診了糖尿病,多年來在全家人的精心照顧下,母親的病情控制得還不錯。但是近半年多,她的父親也出現了“三多一少”的典型癥狀,最近給他用血糖儀一測,餐後血糖居然高達19.3mmol/L,於是家屬馬上將父親送到醫院接受治療。小寧想不明白,難道糖尿病也會“傳染”嗎?為什麼父母雙方都會患上糖尿病呢?

其實,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也表明,糖尿病患者的配偶,有更高得糖尿病等代謝病的發病率。

不良生活習慣會“傳染”

我們知道糖尿病是不傳染的,但為什麼常常會出現夫妻中有一方患有糖尿病,體檢常常顯示另一方也是糖尿病潛在的高危人群呢?

其實,肥胖、血脂紊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除了家族遺傳之外,其家庭的共患性是很強的。如果身邊有親人是糖尿病人,你也要做好準備了。

據中國疾控中心的最新研究顯示:中國糖尿病率已經高達11.6%,在全球範圍引起了重視。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糖尿病大軍。有數據同樣顯示:35歲及以上人群中超過三分之一處於糖尿病前期或患有糖尿病,超過三成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還有很多人覺得糖尿病和自己關係不大,但事實上,抽煙、超重、肥胖、運動不足,這些都是二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國外早就有關於夫妻共患糖尿病的大型研究。美國最新糖尿病相關研究成果表明:配偶之間一些相同的生活方式會影響糖尿病、肥胖、代謝綜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伊朗有一項研究顯示,夫妻雙方都肥胖的家庭,患糖尿病的幾率相對較高,並且子女將來肥胖的幾率也會增加。

曾有人戲稱這種夫妻之間糖尿病的“傳染性”,一種是“門當戶對”,即在選擇配偶時,人們傾向於選擇和自身家庭背景、教育水平、經濟地位、生活習慣等比較接近的另一半。另一種是“夫唱婦隨”,即夫妻雙方在長期共同生活之後形成了共同的生活行為和習慣。

說到底,兩種情況下,夫妻所共有的相同或相似的環境暴露因素。其實,不僅是夫妻,就連家庭成員長期在一起生活,飲食、運動習慣基本相似,有的家庭是一起不活動,一起不注意飲食,因此不良生活習慣的養成基本同步。

比如,現在很多夫妻都是“上班族”,失衡的飲食結構,長期缺乏體育鍛煉。他們下班後經常定外賣或者快餐對付一下,然後就呆在家裡坐沙發,看電影、玩遊戲、補覺。長期這樣,很容易導致血糖隨著體重“一路走高”。

預防糖尿病,先徹底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糖尿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病。只要改變了原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糖尿病初期,疾病發生逆轉都是有可能的。

有些國家的醫院提出糖尿病“夫妻同治”的概念。其實,沒有那麼神秘,只需要真的去改變以前不良的生活習慣,整個家庭的走向都會更健康。

因此,夫妻雙方,或者家庭里,如果有一個人查出患糖尿病,那麼,其他家庭成員也要警惕,多關注自己的血糖情況。在日常生活習慣上,家庭成人之間要互相監督,共同抵制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的不良飲食結構。互相鼓勵,養成規律鍛煉的習慣。如果應酬多,盡量將應酬安排在中午,或者盡量點營養比較均衡的菜,即便比較晚回家,也要注意身體鍛煉等。

家庭掌勺者,你的工作很有影響力!

有研究顯示,在夫妻雙方中,平時掌勺的一方更有“影響力”。家庭中,吃什麼,怎麼吃,雖然家庭成員都有建議權,但決定權掌握在做飯人的手中。所以,家庭健康,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家庭掌勺者的觀念和選擇。

比如,如果家庭做飯的人,非常講究養生,營養知識豐富,善於合理搭配食材,烹調清淡可口,那麼家庭成員也都會更加健康。

比如,平時是妻子做飯,假如妻子患了糖尿病,那麼她就會更注意飲食把控,丈夫患上糖尿病的概率相對較小。而如果是丈夫患了糖尿病,妻子的烹飪習慣不太會有所改變,而她患上糖尿病的概率就會增加。這提示我們,掌控廚房的一方,更有家庭保健的話語權。或者說, 飲食方式對於糖尿病等慢病防控是至關重要的。失衡的飲食結構,加上長期缺乏體育鍛煉,導致血糖隨著體重“步步高升”。

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家人自身的健康也非常有益。 一位病友家屬在給小編來信中寫道:“經過這近兩年的摸索,我覺得家屬比患者本人更需要了解糖尿病知識,某種角度看,無論患者年齡、性別、職業,在他/她因病情緒不好的那刻,他/她就是一個無助的孩子,家人應該給他/她最好的照顧,安慰和幫助。這是一種能力,不單純是順從、體諒、忍讓等簡單的涵義,不是毫無技術性的,需要學習,更應該交流。”

的確,來自家人的心理護理對糖尿病治療的順利進行十分重要。作為配偶,要儘可能多地幫助自己的愛人,彼此分擔,彼此包容,渡過生命中最苦澀的那段日子。糖尿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病,可見,糖尿病雖然不傳染,卻要警惕夫妻同患、家庭同患,患病以後,更要做到夫妻同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