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不降百病生」,長期血脂高能引發百病,讓高血脂患者不免心驚膽寒。它是心血管病的罪魁禍首,還可能誘發高血壓、脂肪肝等疾病。引起一定要引足夠的重視。高血脂的症狀往往不是很明顯,呈逐漸性,因此很多患者都錯過了早期診斷和治療時機。除了常規的檢查,高血脂的7大先兆症狀:1、視物模糊血液粘稠,流速減慢,讓視神經或視網膜暫時性缺氧會看東西會一陣陣的模糊。

2、飯後短暫腹痛經常在吃過飯後感覺腹部疼痛,這有可能是高血脂導致的腸系膜動脈硬化性胃腸缺血。3、耳鳴、重聽高血脂使較細窄的內耳血管更加狹窄,發生供血障礙引起耳鳴。4、嗜睡早晨起床後感覺頭腦不清醒,早餐後可改善,午後極易犯困,但夜晚很清醒。說說話的間隙也能睡著。
5、眼臉發黃主要發作在中年婦女身上,眼瞼上出現淡黃色的小皮疹,剛開始時為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膚,嚴重時布滿整個眼瞼。6、經常性抽筋膽固醇積聚在腿部肌肉中,可引起抽筋並刺痛。
7、皮膚發黃或呈橘色身體某些部位出現黃色、橘黃色或棕紅色的結節、斑塊或疹子,或短時間內在面部、手部出現較多黑斑。血漿脂質主要來源於食物,通過控制飲食,可使血漿膽固醇水平降低5%~10%,同時有助於減肥。並使降脂藥物發揮出最佳的效果。多數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通過飲食治療,同時糾正其他共存的代謝紊亂,常可使血脂水平降至正常。1.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血漿膽固醇水平易受飲食中膽固醇攝入量的影響,進食大量的飽和脂肪酸也可增加膽固醇的合成。通常,肉食、蛋及乳製品等食物(特別是蛋黃和動物內臟)中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多,應限量進食。食用油應以植物油為主,每人每天用量以25~30g為宜。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應嚴格限制食物中的膽固醇和脂肪酸攝入。2.多飲水高血脂患者血液黏度增高、血流速度減慢,促使血小板在局部沉積易形成血栓。多飲水有利於沖淡血液、緩解血液黏稠的程度保持體內血液循環順暢。3.多攝入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每天早晚餐用5~10ml胡麻仁油拌酸奶。胡麻仁富含驚人的a-亞麻酸,得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FDA等權威機構的青睞和推崇,從此轟動世界。a-亞麻酸在體內代謝為EPA,EPA被稱之為血管的「清道夫」。具有幫助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促進體內飽和脂肪酸代謝。從而起到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積,輔助預防心腦血管類疾病的效用。4、多喝茶我國古代文獻中還有茶可「解油膩」、「去人脂」的記載。飲茶可降低人體血液中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時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加速脂肪和膽固醇的代謝。比如可以經常喝鱷嘴花茶,鱷嘴花學名黎王草,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據文獻記載,鱷嘴花含有豐富的三萜類、黃酮糖苷、多酚類和維生素類等活性成分。植物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克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心肌梗死、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抗心律失常。最後,預防高血脂要增強體育鍛鍊。一般每周運動3-5次,每次持續時間20-60分鐘。有氧運動同減肥一樣,可以降低血脂,如慢跑、太極拳、散步、騎自行車和游泳都是有氧運動。但是,注意運動量要因人而異。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