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年間,慈禧太后得了異常怪病,整日身體倦怠,情緒低落,食慾也不好,不管什麼山珍海味都吃不下。出身御醫世家的馬培之經過診斷後,確定慈禧太后的病是肝氣瘀滯導致的,就開了一方【逍遙散】,慈禧太后服用了幾服藥後就痊癒了。

“逍遙散”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里著名的方,調肝養血的效果一流,名字也是意境盎然,意思是能夠讓肝氣暢通,使得心情開朗,煩惱也被拋之腦後了,像是神仙一樣無憂無慮,逍遙快活。古方逍遙散中有一味葯就是荊芥,馬培之行醫的發源地在孟河,所以這荊芥也被稱為“孟荊芥”。但其實,在現在的逍遙散方劑中,已經沒有荊芥了。

荊芥又名姜芥、假蘇。荊芥的苗莖方葉細,像是掃帚葉子且窄小,八月開小花,其中花房似紫蘇,花房裡有細小的子。荊芥有解表散風、透疹消瘡、止血的功效。荊芥氣味辛香,與姜的氣味相似,所以能夠發表散風,治療風寒風熱感冒均可廣使用;又因為荊芥的發散功能,所以治療麻疹未透可配伍蟬蛻、薄荷等,風疹瘙癢配伍苦參、防風等都很有效果;基於荊芥的發表作用,治療瘡瘍初起且兼有表證時效果較好;另外,荊芥炒碳後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在中醫里,通常植物葯炒碳後,都具有止血的功能),可用來治療吐血便血、女性的崩漏等。

除此之外,若經常頭頸部疼痛(特別是上班族),可在八月以後用荊芥穗做成枕頭使用,在立春之後去掉,效果很好。若是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可以用荊芥穗加石膏等分研末,每次用茶水調服,效果也很好。若是中風導致的口噤(也就是牙關緊閉),可用荊芥穗研末,加酒服用。荊芥還可以用於治療感受濕氣而導致的腳丫潰爛,其方法是取新鮮的荊芥葉子搗爛後敷在腳丫處即可。

荊芥除了是一味很好的中藥外,也是一種調味菜,因為荊芥的氣味芳香,常被用來炒菜,例如清炒荊芥、荊芥拌黃瓜、荊芥洋蔥(俗稱老虎菜)等等。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荊芥用作食療有哪些好處。

荊芥作為一種食療藥材,常常加入粥中來發揮作用。例如我們常見的生薑粥。準備好新鮮的荊芥、淡豆豉、薄荷、粳米、生薑等,先將粳米洗好後放入鍋中攪拌均勻,用大火熬制,在熬煮的過程中不斷攪拌以防止粘鍋,等到粥熬煮到八成熟的時候,改用小火繼續煮。此時,在另一個鍋里放水倒入薄荷、淡豆豉、荊芥、生薑等,大火煎煮5分鐘左右,煮好後倒入煮熟的粥內,再煮片刻即可。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荊芥中含有一種薄荷酮的物質,能夠辛溫解表,發汗祛風,對於治療感冒十分有效,特別適用於感冒引起的怕冷、鼻塞、頭痛等,又因為生薑也能驅寒發汗,兩者結合,效果更好,加上粥消化也快,有益於藥力的迅速發揮,所以,這生薑粥特別適用於感冒初起服用。需要注意的是,荊芥是一種草本植物,不能夠煎煮過久,不然會失去藥性,一般不要超過15分鐘。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