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過三後衞的英超主帥數不勝數,例如賓尼迪斯就曾經依靠三後衞陣型完成伊斯坦堡壯舉。在費格遜一統英超的末年,馬天尼斯、文仙尼都曾經嘗試過三中堅陣型。後費格遜時代,羅渣士、雲高爾、科利斯、朗奴高文甚至哈利列納,都在不同場合去尋求穩定的三後衞戰術打法。變陣343,實際上羅渣士也曾嘗試並收穫階段性成功的戰術變化,幾個字看似輕鬆寫意,為什麼能扎穩陣腳、收穫冠軍、並繼而導致全英超17支球隊都開始啟用三後衞陣型?這裏有車路士自身實力的因素,也有聯賽大環境與當下足球環境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依靠干地自身功力的整合。足球大環景下,2014年世界盃是一個戰術變革的關鍵點。智利、哥斯達黎加、荷蘭、烏拉圭、墨西哥、阿根廷同時使用細節截然不同的三中堅陣型,並都收穫了不錯的結果。三中堅陣型毫無疑問有很多誘人的地方。按照過去幾年英國足球的看法,重視中軸,永遠保持三名中堅,每條邊路只有一名球員是這三後衞陣型堅持的理念,而這也正是與英超442和433最與眾不同的地方。

       

通過翼衞的回撤或者向四後衞陣型切換,三中堅陣型通過保證防守三區的寬度與人數優勢,提供了更好的防守穩固性。重視中軸、通過增加中路人數和接應點,三中堅陣型相對更容易佔據三閘線和中路,並能保證更好的中後場皮球運轉。結合中路人數優勢,陣型緊湊度與橫向覆蓋面積的提升,保證了中路核心區域的安全,也使得球員之間聯繫更為緊密,更加活躍,這使得球隊能更容易地以點及面、方便地從肋部聯繫到邊路與中路,這使得球隊的流動性、靈活性都有一定的保證,球隊的中後場推進也更加容易。各大名帥是不可能不知道三後衞陣型的優點的,但盃賽與聯賽賽制的不同,是各支球隊未能長久堅持三中堅戰術的原因。三後衞陣型的諸多優點,在盃賽賽制下更加容易釋放出來。當教練把三名中堅鎖定在後場中路,這樣就不得不面對進攻三區人手不夠的問題。這種天生偏重後場的陣型,必須依賴球員的特點風格才能彌補進攻效率問題。例如今季英超,不少球隊依賴的是大量的往返積極跑動,而另一個思路——通過硬實力較強的技術型球員撐起三後衞陣型——全歐洲也是鳳毛麟角。        

       

三中堅陣型對後場球員的意識要求是比較高的,或者説球隊三名中堅必須有至少一名意識、能力俱佳的球員。因為五人防守鏈條的整體移動、越位陷阱製造、三中堅之間職責互補都比一般防線更為困難和麻煩的。而僅僅是依靠堆砌三後衞、或者三名同時都缺乏意識的後衞放在一起,反而可能會收穫不如四後衞陣型的效果。這使得三後衞選材更為嚴格,後場組織更需要磨合和時間,這對於成績壓力與成績壓力都很重的英超主帥來説,能力是一方面,而付出的代價是否值得,也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對於豪門主帥來説,想緩解短期的成績壓力,就必須搭建一個進攻高效的體系。三後衞陣型看似一邊一個人的核心思想,實際卻是提高了在邊路拿球的位置,依靠中路球員拉邊提高效率。但是如果後場個人能力不足,很可能反被壓制,同時存在一定的攻守轉換效率問題。在過去十餘年的英超戰術環境裏,如果把整個聯賽各支球隊的後場個人能力、輪轉佈置考慮入去, 費格遜式的雙翼齊飛無疑能提供更為高效的進攻效率,傳中、寬度、速度、縱深的結合,也使得中下游球隊更容易去按照類似的模板培養選材,也更容易去接受這樣相對簡易、直接的戰術打法。        

       

在亦步亦趨的足球環境下,想打破舊的秩序,一方面需要歷史的進程,另一方面還需要個人的奮鬥。無論什麼背景,干地是用船堅利炮徹底打破英倫本土慣式思維的第一人,英超開始普遍接受三後衞/五後衞的理念。干地的過人之處,在於快速地整合當下陣容不同球員的特質,充分地利用夏薩特和大衛雷斯一前一後兩名球星的個人能力,撐起陣型搭建體系。後防聯動輪轉,目的在於解放夏薩特,使之無需拉邊防守衝刺回追,這樣可以隨時處於最佳的攻擊接球位置,從而最大化個人能力,為進攻帶來無可比擬的變化與效率。後場個人能力的問題是干地變陣的出發點,變陣的目的在於通過體系掩蓋個人能力的缺失,而後場大衛雷斯的個人能力是維繫體系的重中之重。相比較今季其他球隊三後衞陣型,車路士一方面有單線體能優勢,更為重要的是,干地所擁有的迪亞高哥斯達、夏薩特、簡迪、大衛雷斯、高圖爾斯的中軸,從個人能力上也是明顯佔據優勢的。相比較曼城和阿仙奴,干地擁有更為穩定的後防(大衛雷斯和艾斯派古達尤其為重);相比較摩連奴的曼聯,干地的中後場輪轉更為嫺熟精純,並擁有更好的陣型層次;相比較熱刺和利物浦,干地球隊的球員技術與意識明顯更好,同時擁有更多的球星。球隊在面對聯賽球隊時,能保證穩定的推進效率,並充分地利用了阿朗素和摩西斯兩名角色球員的特質。並且車路士用相對低廉的價格買下簡迪,這為球隊低消耗踢聯賽打下了基礎。而且,球隊重視外援的個人能力(常規正選中英格蘭本土球員只有加利卡希爾一人),擁有20年歐洲大陸戰術的歷史,這都是車路士長期以往積累的隱性財富。        

       

雖然干地還存在不少局限性,尤其是在輪換、賽前準備與臨場指揮上,也有自己固執的一面。球隊也同樣存在不少弱點,面對熱刺、曼聯的輸球,足總杯的失冠,都為球隊打響了警鐘。但無論如何,球隊以嫺熟的三中堅體系奪冠,併為英超注入了全新的戰術潮流,這在英超內部是前所未有的成就。十三連勝、單季30場勝利、並帶動英超大面積球隊開始嘗試三後衞體系,這都是這次戰術變革的註腳。對於車路士來説,這季是多少年來最為成功的一次去摩連奴烙印化,考慮到球隊經歷了上季前半季的大動盪,這季同樣也是對過去這個階段的一次修正——至少在戰術和訓練層面都有所體現。對於一支還處於重建期,在未來數年都需要穩定聯賽成績、穩固聯賽地位的球隊而言,這樣的冠軍無疑是一個美妙的開端。對於車路士球迷而言,干地也帶來了全新的足球理念,從某種程度來講,也在改變部分英超球迷的慣性思維模式。尤其是對於車路士球迷而言,摩連奴、軒迪克和干地三位教練的直接比較,帶來了更為深刻的衝擊。干地的戰術至少給球迷一些啟發、或者對一些固有思維產生一些衝擊:翼鋒是無需衝刺回撤很深防守的、三後衞是可以踢英超的、後衞的穩健與否並不是後衞能力評價最為關鍵的標準、防守並不需要嚴格的一對一盯人的、對第二點控制的手段是多樣的、球隊是可以通過不同球員的配搭來支配戰術、在落後的時候球隊無需麻木地換出前鋒,比數領先的時候無需換上後衞,還有其他的換人思維就能起到類似的效果……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