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到底需要多大的居住空間?今天的主人公告訴你,3.4㎡就夠了,這可能在你看來是瘋狂的,但對於博士兼大學終身教授Jeff Wilson來說,卻是夢寐以求的。
這一瘋狂舉動的由來源於一段悲傷的故事和一個“瘋狂”的夢想。2010年,Jeff Wilson和他的妻子離婚,為了防止觸景生情,他賣掉了自住的280㎡別墅。一直以來,Jeff Wilson就有一個看似“不切實際”的夢想,“我要造一所世界上最小的房子,目標是只佔美國平均住房面積的1%,只消耗1%的水和能源,產生1%的生活垃圾。”
於是他帶著自己的夢想到處轉悠,尋找建築靈感。終於,有一次在校園散步時,垃圾箱開啟了Jeff Wilson的靈感,“這就是我夢寐以求的空間大小啊”。於是,他去向學校申請:“我想把校園草坪上的垃圾箱變成一個微小的可持續的家,併到裡面去住。”雖然校方很意外,但還是同意了。
教授隨機選擇了一處垃圾桶,哈佛的垃圾桶和其它臭氣熏天的垃圾桶並無二致。在全面消毒過後,教授開始了改造,並且在改造的第一晚,他就住了進去,只在地上鋪了幾張紙板,放了一個睡袋,一個包,簡單幾件行李。
因為晝夜溫差太大,教授晚上凍得直哆嗦,而且垃圾箱有味道,存儲空間又很小,“第一天爬出垃圾箱的時候,我哭了。”雖然第一晚很狼狽,但教授並沒有想放棄,而是把生活所需認真的記下來。
能夠看到,他列出的幾項為溫度控制;枕頭、被子等;吃飯;穿衣;防雨雪;洗浴;睡眠質量;女朋友!!!3.4㎡的空間一個人住都夠嗆,他居然還想找女朋友?不管怎樣,教授還是堅定的開始了第二階段的改造,首先他把垃圾箱內牆刷成了白色。
然後用幾塊木板把地面改造成榻榻米,既增加了儲物空間,又增加了“家居感”。
然後再鋪上地毯、掛上裝飾畫、安上空調,垃圾桶瞬間由“流浪漢風”變成“宜家風”。
教授將垃圾箱的屋頂設計成三角形,能夠自由移動進行通風,內部還藏有太陽能發電板。
通電後,不管春夏秋冬,室內都能有舒適的溫度了。
為解決飲水問題,教授還設計了雨水過濾器。
很快,教授改造垃圾桶的舉動就吸引了校園師生以及社會人士的注意,每天都能成為校園一道獨特的風景。
一位同樣推崇極簡主義的女作家在參觀完後對Jeff Wilson怦然心動,倆人非常有共同話題,很快走到了一起。
但故事到這裡還沒有結束,教授還有更大的目標,就是“設計一個人人都願意住的小房子”,於是他花費一年半,將“垃圾桶房”升級成了極簡只能住宅。
智能住宅佔地面積20㎡,裡面包含裡面包含了廚房、卧室、洗手間、卧室等等,另外,內部還隱藏了很多小秘密,如床下面的小抽屜,沙發變雙人床等等。
如今,教授和他的女朋友動不動就開啟一段極簡旅行,一起走過春夏秋冬,看遍大千世界。
從別墅到垃圾桶,從離婚到對的人,看似悲慘的結局卻是下一秒幸福的開始!家有無限可能,並不一定是大房子才能讓人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