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是一句很有趣的民諺,在生活中被人們廣泛的應用,其意思是很自然要發生的事情,不會因為外界的變化和主觀的抗拒而改變。據說,這句民諺還有一個相關的故事呢。
相傳很久以前,有個名叫朱耀宗的書生,進京趕考高中狀元,接著又被皇帝招為駙馬。按照慣例,新科狀元是要回鄉“光宗耀祖”的。但朱耀宗在臨行前還有一個心願,請皇上準旨為他的母親樹立貞節牌坊。
原來,朱耀宗幼年時就失去了父親,是母親含辛茹苦的將他撫養成人,而且為了他的成長,母親守寡多年,一直未嫁。皇上知道這些詳細情況後,覺得這個朱耀宗很孝順,因此就更加的欣賞他了,就欣然准許了。朱耀宗見自己三喜臨門,就高興地回去家鄉拜見母親。
母子相見,自然是萬分高興的。當朱耀宗得意的與母親說立貞節牌坊的事情時,原本歡天喜地的母親一下子呆住了。朱耀宗見母親並無喜色,很是不解,就問母親原因。
朱母哭著說自己不想接受立貞節牌坊這件事,而且想要再嫁人,還說自己要嫁的對象就是他的老師張文舉。
聽了母親的話,朱耀宗跪在地上說:“娘啊,這事千萬使不得,您改嫁了,那我的臉面要往哪兒擱啊?我現在是駙馬了,您今後會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就跟著兒子過就行了。再說了,這事情我已經上報與皇上,這欺君之罪可是要殺頭的啊。”
朱母聽後,覺得十分為難,不改嫁的話,自己後半生就要孤獨終老,,那一份心酸,又是別人能體會到的嗎?,況且,張文舉一直對他們娘倆恩重如山,而且一直喜歡著她,她又怎麼能辜負這一份深情呢?
原來,朱耀宗父親去世後,母親強忍著喪夫痛,特意聘請當地有名的秀才張文舉執教家中。由於張文舉教導有方,朱耀宗的學業進步很快。朱母心裡高興,對張文舉就特別敬重。朝夕相處之間,張文舉的人品和才華深深地打動了朱母的心,而張文舉對溫柔賢惠的朱母也是產生了愛慕之情,但他們為了不影響朱耀宗的學業,便商量著等他啥時候功成名就了再正式結為一家人。殊不知,不知情的朱耀宗卻向皇帝請了貞節牌坊於是導致了現在這樣兩難的局面。
其實,朱耀宗真的是一個孝子,他想要成全母親,同時又非常感激他的恩師。但是,他又是虛榮的,如果母親同意立貞節牌坊,那麼,他就更加“有面子“了。更何況皇上已經恩准了,現在要他怎麼去解釋?說他的母親現在要改嫁嗎?因此,他也左右為難了起來。
朱母也理解兒子的苦衷,但是她又不想放棄彌足珍貴的愛情,於是就說:“那就這樣吧,聽天由命,讓老天爺來做決定。“她說著就將身上的一件羅裙解了下來,告訴朱耀宗說:”你現在把這羅裙洗乾淨,一天一夜的時間曬乾。如果裙子曬乾了,我就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幹,那麼天意如此,你也就不要再阻攔了。”
朱耀宗看這天氣晴朗,太陽高高的掛著,就想著一定能曬乾的,就爽快的答應了。誰曾想到了夜裡,突然陰雲密布,大雨連連,竟是整整下了一夜,可想而知裙子一直是濕答答的,朱耀宗心中叫苦不迭,知是天意。
朱母則是嚴肅的對兒子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違。”
事已至此,朱耀宗知道,再說什麼也不會改變母親的心意,況且自己男子漢大丈夫,答應下來的事情怎可輕易反悔。只好懷著一顆忐忑的心回到京城。在面見皇帝時,他不敢有絲毫的隱瞞,就把母親和恩師的婚事如實上報,並請皇上治罪。皇上聽後連連稱奇,隨後便道“不知者無罪,即使天作之合,便隨他們去吧。”
這個故事流傳開之後,“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諺語也就迅速流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