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美媒報道,馬來西亞的人口結構中,華人所佔比例正在逐年減少。根據馬來西亞最大的獨立智庫“亞洲策略與領導研究院”的統計數據,如果該國目前的外向移民趨勢不變的話,到2030年,馬來西亞華人佔全國人口的比例將從1957年的38.2%下降到19.6%。若此數據屬實,那麼是何原因導致華人紛紛離開馬來西亞?對此,社長採訪了幾位馬來西亞華人,聽他們講述在馬來西亞的真實生活以及出走原因。
華裔在馬人口佔比下降近20%
目前在北京工作的馬來西亞華人邱先生向社長證實了美國媒體的報道。他說:“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最新的數據,馬來西亞現有人口約3100萬,其中華人比例約為20%多,也就是七八百萬左右人口,而之前所佔比例在40%左右,相較之下,華人確實減少了。”
目前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的大三學生鄧世軒,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留學生,在馬來西亞留北京學生會中擔任副主席。據鄧世軒介紹,馬來西亞是多元種族的國家,雖然擁有不少的多元社區,但華巫印(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的簡稱)很多時候不是共同生活在同一個社區,而是形成以單一族群為主的個別社群。這是隨著各族群的生活習慣自然形成的,有歷史因素。
鄧世軒說:“如馬來人除了在城市生活以外,大部分集中在鄉村或城市邊緣地帶,主要是因為在殖民時代馬來人多數務農。而當時的華人移民多數經商及做苦力,於是在華人占多數的城市或生活區漸漸發展起了城鎮式的社會,開始了買賣生活必需品的商業活動,所以現今華人一般集中在城市,華人同時也是國家城鎮建設的參與者。”
茨廠街,吉隆坡最早建立的社區、吉隆坡華裔的集中地,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鄧世軒供圖)
鄧世軒還談到生活中馬來人和華人之間的相處。“大家也會互相買賣交流,但不會幹涉對方的生活,或許在政治層面上大家的爭議會比較大,如對伊斯蘭法的認同及土著權益的態度。”
華人族群福利遭差別對待
曾在中國傳媒大學留學的馬來西亞華人女孩銘霓,目前在北京工作。她說,“確實有感覺到華人比例在慢慢降低,身邊人也有移民的傾向。”當被問及原因,銘霓坦言稱,“雖然華人在馬來西亞的生活還不錯,但族群福利上會被差別對待。除了馬來人,其他族群常會被政府的一些政策打壓。比如教育方面,像國立大學,馬來族群能考進的幾率比較大。他們會有很多政府補貼,然而其他族群並沒有。”
銘霓對社長說,這種差別對待的現象在馬來西亞被稱為“固打制”。社長了解到,“固打制”,是指在教育方面實行以馬來人利益為主的種族配額制。”馬來西亞政府的大部分海外升學獎學金頒發給馬來人。在公立大學招生方面,馬來西亞當局也是以種族政策和‘固打制’為由,將專業領域如醫科、工程系、法律、藥劑系及生物科技等分配給馬來人,華裔優秀生縱然成績顯著,也不一定能順利進入理想的大學。”
已經於2015年移民至澳大利亞的馬來西亞華人林思霆,對社長談起她當初離開馬來西亞的原因。“國家對待華人的制度不公平、不公正。教育方面,在馬來西亞進入大學是有限制的,如果有100個學位,馬來人不管成績如何都可以佔有70個名額,剩下30個名額給華人和印度人。為了孩子只好移民澳大利亞,我不想我的孩子被不公平對待,我們可以一起競爭,但是在馬來西亞,是看膚色的。”除此以外,林思霆說,“政治方面,所有的政府高級職位也多是保留給馬來人,當局還利用種族和宗教分離人民。經濟方面,經商也必須保留一定的股份給馬來人,以前是30%,現在是51%,才可以發營業許可證。”
林思霆說,“我的祖先從中國南下南洋,到馬來西亞落地生根,到我們移民澳大利亞,追求的是更好的生活。”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黃金海岸(林思霆供圖)
專家分析:“馬來人優先”的思想仍根深蒂固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社會文化研究室主任許利平分析稱,馬來西亞華人比例在逐年減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1957年建國初期,馬來西亞的華人和馬來人的人口比例是不相上下的。而華人比例出現逐年下降的原因,一是華人的出生率相較其他種族更低,像馬來人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到四個孩子,甚至十幾個孩子,這就造成華人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越來越低。
第二個原因是,馬來西亞政府實行的“固打制”,要求按照種族比例來錄取大學生,給馬來人很大的優待,導致華人去國外追求更好的教育,繼而在國外工作並移民定居。
第三個原因,雖然馬來西亞政府取消了以馬來人優先的新經濟政策,但馬來人優先的思想在馬來西亞還有廣泛的社會根基。這些因素導致越來越多的華人選擇外向移民。
許利平稱,華人比例下降是個客觀規律,而且這一趨勢還將持續,未來十年還會繼續下滑。
沒有華裔,馬來西亞不會有今天的面貌
馬來西亞,這個和我們相隔不遠、面積不大的國家,和中國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馬來西亞華人的移民史可追溯至漢代,唐宋時中國和馬來群島已有頻繁的商業活動和文化交流,元代時已有華人在當地定居的明確記載。到了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曾多次在馬六甲停留。至今,作為馬來西亞的一個州,馬六甲仍然保留有大量與鄭和有關的遺迹。一些華人因為和當地人通婚,開始在馬六甲定居,漸漸受馬來文化影響,繁衍開來,但依然保留了華人的很多風俗儀式。此時開始,華人開始在馬六甲形成聚落定居,逐漸成為馬來西亞的重要民族。
馬來西亞吉隆坡唐人街(來源於人民網)
在馬來西亞,華社通過中小企業為馬來西亞經濟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部分最有名的大企業都來自華人。2009年,華社研究中心出版了《勤儉興邦—馬來西亞華人的貢獻》一書,書中詳盡地講述了一代代華人為馬來西亞做出的貢獻。書中寫道,“華人先輩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大膽開發錫礦、拓展農耕地、建立村鎮及塑造井然有序、充滿活力的社會,促使馬來半島各土邦逐漸繁榮起來。至獨立時,絕大部分華人已落地生根並安分守己地以這個國家為安身立命之地了。”
馬來西亞華人不僅搭建了中馬交流的橋樑,而且在加強中馬經貿合作、促進對華投資、增進中馬民間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其中較為知名的馬來西亞華人企業家有“U盤之父”潘健成,現任群聯電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享有“酒店大王”和“亞洲糖王”之稱的郭鶴年,是馬來西亞最傑出的企業家。2012年12月12日,郭鶴年曾獲得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終身成就獎。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曾經表示,沒有華裔社群,馬來西亞不會有今天的面貌;沒有華裔社群的支持,馬來西亞的未來是沒有希望的。